7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1个小时30分钟的发布中,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及有关负责人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11个问题。

 

发布会后,怀进鹏主动走向华尔街日报记者,对他在发布会上提出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作进一步回答。这一画面未被直播镜头捕捉,但积极开放、不回避热点的姿态获得现场媒体的点赞。


发布会中,在被问到“中国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大命题”时,怀进鹏谈到,我们对教育都有一种期待,我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和世界当中,就决定了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


他表示,教育的任务是使得学生理解社会、理解自身、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品德和人格养成是教育当中最核心的任务,也是关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永恒问题。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最根本的任务。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发布会开始,怀进鹏首先介绍了我国教育的总体情况。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当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已达2.4亿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近些年,高校产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可以说,在新时代十年中,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个服务14亿多人口,面向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日渐完善。对于未来,党的二十大对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作出明确部署。

 

怀进鹏表示,我们深知,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过程。我们将发挥政策、制度、机制的驱动与牵引作用,用好教育评价这一“指挥棒”,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教育综合改革各方面各环节,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最根本的在于人才。如何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怀进鹏从立德树人、基础研究人才、高层次人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以及技能人才五个方面分享了人才培养的举措。

 

近些年,基础研究受到颇多关注。怀进鹏表示,我国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比如,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依托77所高水平大学的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累计吸引3万多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形成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梯队网络”。

 

在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已系统性布局建设18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推进产教融合。接下来,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卓越医师学院,培养具有卓越临床能力的好医生和大医生,全面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并分类建设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50家现代产业学院和一批专业特色学院。

 

“现代年轻人就业观念和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58万,比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教育部7月2日监测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比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

 

怀进鹏表示,对于大学生就业,要积极支持、创造条件,使大学生有工作,特别是兜好底线,保证为每个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至少三到五个岗位,以更好地适应和支持这部分群体。

 

同时,学科设置和结构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大学生的人才供给,要实现有效匹配,又要有效超前,这对高等教育结构、区域教育调整和布局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和十年前、五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怀进鹏说,他听到有学生讲,现在学生的职业选择多样,不一定要回到家乡,可能到外面闯几年,可能选择灵活就业,也有的学生手里拿到几个offer,但觉得还可以再看看。

 

面对年轻人就业观念的变化,怀进鹏表示,我们更加提倡积极的就业观念,通过实践、通过就业来理解社会、奉献青春、创造价值。一千多万20多岁有知识、有理想的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会为社会和企业创新、研究带来极大活力。

 

“把珍珠串成项链”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去年,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上线一年来,访问量超过260亿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怀进鹏表示,建设这样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就是期望把中国优质资源、数字资源和中国人的智慧有效集成起来,一句形象的话就是“把珍珠串成项链”,放大它的价值,传播它的能量,更好地服务支撑教育的发展。

 

一年来,大概有两亿多青少年在网上学习,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孩子,可以享受上海、北京、浙江、江苏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的确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过去做不了的事情做好了。”

 

“孔雀西北飞”

 

教育数字化同时也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比如,慕课西部行计划,面向西部所有高校提供了19万门以上的慕课和定制化课程,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达到446万门次以上,学生参与学习4.95亿次。

 

“上个月底,在武汉召开全国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的时候,我们看到清华大学讲电路系统这门课,可以连接北京、武汉、贵州的学校,大家可以同上一堂课、同时提问、共同来解答,这在过去是很难实现的。”

 

怀进鹏说,大家常说“孔雀东南飞”,在推动服务中西部教育当中,特别是在过去十年以及近五年加大力度的过程中,中国的教育出现了一个特有的“气候”,就是“孔雀西北飞”。

 

在东部、北京的大学去西部支持当地建设,不仅当校长、做教授,还和科研人员一起,形成团队、形成研究力量,服务区域经济和人才发展。

 

“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社会、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我们对教育都有一种期待。我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和世界当中,就决定了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

 

怀进鹏说,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最根本的任务,也是教育强国最核心的课题。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他指出,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始终高于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我们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也要教会学生拥有能力、走向社会,能把个人的能力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要教会学生在面对冲突和问题时如何善于协调和解决,如何与其他同学和社会共同相处,如何与自然环境有机地配合起来。

 

面对时代变化、知识快速增长,特别是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演进,人们对未来有很多期待,对现实和未来发展有很多思考,教育的任务是使得学生理解社会、理解自身、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因此,当前教育的任务比原来更多了,但是品德和人格养成是教育当中最核心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我们对立德树人、品格养成这一关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永恒问题,将不断完善工作、提高能力,来共同回答好、解决好学以成人、学以致用的“大文章”。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