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2023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烟火经济’升腾 消费增长新风景”的主题论坛上,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专家姜照表示,烟火经济之所以能成为今年消费的新风向,离不开各地政府对于扩内需、促消费的引导和支持。随着去年底以来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受压抑的消费需求在今年得到充分释放,消费者有强烈的外出旅游购物意愿。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专家姜照


从数据来看的确也是如此,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呈现快速恢复之势,1-5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76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商品零售约16.77万亿元,同比增长7.9%,餐饮收入约2万亿元,增长22.6%。


今年我国消费复苏呈现三大特点


在姜照看来,今年我国消费复苏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线上消费复苏速度要快于线下消费。


今年前5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达5.7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这一方面受益于疫情后居民消费习惯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型;另一方面,也源于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下,包括抖音等在内的消费平台加速孵化网络消费品牌,推动了线上消费的发展。”姜照表示。


第二个特点是服务消费复苏的速度要快于商品消费,姜照认为,这符合世界主要经济体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的发展规律,今年以来,居民外出用餐、娱乐、旅游等线下接触性服务消费快速发展,服务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第三个特点是,出行人数频次的恢复速度要快于人均消费数额。


姜照进一步表示,节假日期间,一些地方持续举办消费主题活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激发了居民的消费热度。“例如,端午期间许多地方举办了美食节、音乐节、啤酒节、文化旅游节等消费节庆活动,无人零售、智慧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带动了烟火经济、露营经济、旅游经济等的繁荣发展。”


烟火经济成为消费新风向


今年以来,烟火经济持续火热,成为了消费新风向。


姜照认为,烟火经济是指一个地域通过优化城市管理的方式,集聚多元化的消费业态,举办形式多样的消费活动,打造一些网红打卡消费地标,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消费客流,满足居民和外地游客购物、用餐、娱乐休闲等消费需求,带动就业增加的经济形态。


姜照表示,比较典型的烟火经济是当前很多城市打造的夜间消费集聚区,这些集聚区集聚了品牌零售店、特色餐饮店(包括烧烤店、夜宵小吃店等)、茶艺店、咖啡馆等消费业态,举办灯光秀、水上声光秀等夜间演出活动,通过规范商家经营外摆和优化交通出行,鼓励其举办各类夜间促消费活动,发展夜学、夜赏、夜娱、夜游等夜间消费方式。


那么,为何烟火经济会成为今年消费的新风向?姜照表示,这离不开各地政府对于扩内需、促消费的引导和支持。随着去年底以来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受压抑的消费需求在今年得到充分释放,消费者有强烈的外出旅游购物意愿。“例如,今年以来,各地商务部门通过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打造智慧商圈和智慧商店、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方式,优化了商业消费载体,丰富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


新型消费助力烟火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可加强规划、引导和治理


近年来,新型消费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如以户外运动、房车露营为代表的微度假、微旅游等消费受到广泛欢迎,此外,健康消费、银发消费、绿色消费等热度也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型消费在助力烟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平台、商家应该怎么做?


对此,姜照提出建议称,政府可加强规划、引导和治理,包括加强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引进首店、旗舰店等商业特色品牌,完善多元化商业业态;优化城市治理方式,比如在符合消防安全、不扰民、不违反交通秩序的前提下,允许沿街商户利用街面在划定区域内开展商业营销活动等。


针对平台,姜照建议其可加强完善服务体系,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坚持消费者至上原则,打造高效、公平、便利的服务体系,提升烟火经济的美誉度和消费者满意度。


对于商家,姜照则建议,不断优化商品和服务,提升品牌价值。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产品研发、营销等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消费大数据精准分析用户的实际消费需求和潜在消费需求。


姜照表示:“相信在政府、平台、商家等多方的合理推动下,一定能实现烟火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贡献力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