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海淀区专场。

 

海淀区副区长程培衡介绍,海淀区是教育大区,在园、在校生源规模已超过4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达26.7万人。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海淀的基础教育南北差异较大,以百望山为界,百望山以南,是以中关村地区为代表的建成区,优质教育资源较为富集;百望山以北是海淀北部四镇,是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的落实和推进,海淀北部如今已经成为继中关村地区之后,科技创新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区域。与此同步发展的还有不断优化的教育配套。海淀在北部加大力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引导学校实现特色转型,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北部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科学城北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年均增幅在21%左右

 

据他介绍,海淀北部四镇已成为海淀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要地和发展纵深,已建、在建的建筑规模达到3169万平方米,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大量聚集,是海淀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心和关键。

 

海淀区同步推动科学城北区的教育发展,依据“筑巢引凤、南北同步”的思路,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纳入教育发展全局,明确了提速基础建设、完善教育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举全区之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根据区域人口预期及分布状况,制定了《海淀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对北部地区学校建设予以重点保障。“十三五”期间,科学城北区共有新建、改扩建学校工程21个,其中,科学城北区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8个,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6个,中学新建、改扩建项目7个。

 

“十四五”期间,海淀区推动新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和16所幼儿园,接收配套中小学2所、幼儿园6所。特别是2022年新学年,一批新学校投入使用,如十一中关村科学城学校、育英学校科学城分校、中关村一小科学城分校等。据统计,共有30所中小学(41个校址)在科学城北区开学,科学城北区小学生达到18628人,初中6234人,高中2118人,中小学的学生总数比2020年增加5384人,比2021年增加3128人,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年均增幅在21%左右,增幅明显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科学城北区教育发展的规模持续增加。

 

组建“名师指导团”深入北区学校,持续提升北部地区教师专业能力

 

海淀于2015年启动学区制改革,将原有的北部四镇4个学区整合为温泉苏家坨和上庄西北旺两大学区。大学区的建立,有效整合了校内校外资源、校际之间资源以及跨镇域资源,为区域协同发展搭建了平台。

 

在推动北部发展中,海淀区通过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现了新建学校高起点办学和原有学校快速提升,陆续引入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育英学校、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清华附中、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二小、中关村三小、六一幼儿院、明天幼稚集团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高起点办学、办园。

 

目前,科学城北区四镇已有20多所中小学纳入了集团化办学。随着今年9月份新学年开学,海淀区北部的公办中小学将基本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在具有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小学中,纳入教育集团的学校,占比将超过95%。

 

围绕提升北部师资水平,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海淀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并有效落实,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专门成立教师进修学校北部研修中心,借助专业教研力量,将多个实效性强、引领性强的教育科研项目引进北部,组建“名师指导团”深入北区学校,持续提升北部地区教师专业能力。

 

同时,通过全区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积极鼓励城区学校教师向北部学校流动,明确由城区中小学交流轮岗到北部地区中小学,可以享受北部地区农村补贴和乡村教师补助。同时在北区建设教育人才公寓,为吸纳优秀教育人才到北部从教提供住房保障。目前,一大批优秀的书记校长、骨干教师已经交流到北部,为北部教育的发展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