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这首诗生动描绘了杭州的江南韵味,被收录在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生们在课堂接触的第一首苏轼的作品。7月17日记者获悉,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国家督学、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姚喜双共同策划了《课本中的苏轼》节目,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完成了12期诵读经典大师课,将于7月24日面向全国播出。


12集诵读经典大师课,推广优秀古诗文


为什么是苏轼?据统计,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共收录了14篇苏轼的诗文,小学5篇,初中5篇,高中4篇,苏轼在作品被收录教材的中国古代作家中名列前茅。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介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浣溪沙》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佳作,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宋词名篇,在高中必修课、选修课本中《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石钟山记》等也是口耳传承的名篇佳作。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全能型选手,诗、词、文均是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年来,我们喜爱苏轼不仅因为他的文学成就,也因为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洁的人生品格;他是古代人的楷模,对我们现代人的人生也有借鉴意义。”黄强表示。


经过上半年的紧张筹备,《课本中的苏轼》12集系列视频已制作完成,即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教育出版社自媒体平台播出。“借由经典的诵读形式普及和推广中小学统编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经典学习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加饱满的内容。”黄强说。


把镜头对准孩子,实地拍摄帮助解决问题


“为大家朗诵经典,我想我得深入学生、课堂、贫困地区,把镜头对准孩子们。”国家督学、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课本中的苏轼》总策划姚喜双说道。据悉,该节目均为在北京和四川两地中小学校进行实地拍摄。


2023年6月,《课本中的苏轼》节目组来到了眉山三苏祠,带领眉山市眉师附小的同学们在实地朗读经典,后来,这些成为节目第一集的重要内容。节目组还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口帮扶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在大小凉山脚下的雷波中学,带领彝族、藏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同学们一起在广阔天地中朗诵经典。


姚喜双介绍,节目12集,分别选择了中小学课本中的苏轼古诗文,每一集诵读一首,每集15分钟。“一方面提高普通话朗读水平,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含义,同时也是很好的课程思政,对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非常有帮助。”


此外,在制作过程中,姚喜双也提出“把经典性和真实性有机统一”的理念,让孩子们提出在朗读过程中的真实困惑和困难,并实实在在帮他们解决问题。


记者了解到,《课本中的苏轼》是人教社根据教材内容所研发的创新性视频类文化产品。黄强表示,以后也会做更多相关研发,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是课本中的文物、名画等。”黄强透露,人教社将与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广中小学统编教材中的优秀文化内容。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