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朱秀海(《远去的白马》作者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他要求全党“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用好红色资源、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培养时代新人的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振奋人心。


我在四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有幸先后生活在两支战功卓著的部队里,并在那里长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我永远都会记得新兵入伍后的第一堂政治课,整整四个小时,我明白了我来到了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宗旨和信仰是什么,那些英雄前辈连同他们对初心的坚守、对信仰的坚持,对使命的忠诚,也就成了我要继承的坚守、坚持和忠诚。


2003年夏天,我接受了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将领写传的任务。我第一站来到胶东老区采访,马上发现闯入了一片红色资源的沃土。无论是抗战还是在解放战争中,我党都动员、团结、领导胶东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斗争,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而那难以数计的牺牲的人们,先是出现在我的访问中,然后出现在我的心底和梦中。我十三个月内走访了全国十一个省市的一百多位老英雄,感受那一代人当年的呼吸、言语、悲痛和欢笑,想象他们青春的经历和模样,努力靠近他们的心灵,不止一次落下眼泪。


本书的女主角赵秀英大姐就是在采访中慢慢现出了她的面容。最早我是在听一位参加塔山之战的老英雄——书中的姜团长讲到塔山战场上的她,后来便开始有意识地在采访中寻觅她的身影。最后我终于意识到,在这次漫长的采访过程中,慢慢清晰并且深深感动了我的赵秀英大姐和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37团一样,成了我的极大收获。


像本书中的37团的形象是一组不朽的英雄群像一样,赵秀英大姐的原型也不是一个人。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中,活跃在东北战场上的普通支前民工包括女民工并不少,而且他们大多数都牺牲了。活下来的赵秀英是另一位赵秀英式的女英雄,她带着一支民工支前队到了东北,东北解放后一个人回到沂蒙山老家,因为战争中的一个承诺,赡养烈士的母亲,隐姓埋名,直到晚年,像他的儿子——书中的刘心存大哥说的那样,革命胜利之后,仍然有人要为人民革命的胜利承担牺牲。他认为他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且他不认为他的母亲是个特例。


我在完成为首长写传任务后没有马上写出这个故事,真正的原因我是清楚的,这个故事,37团,尤其是赵秀英大姐,对我的强烈震撼一直没有停止。我需要让自己慢慢习惯这个故事在我生命中的出现和存在。还有,我的人物都过于真实,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长寿,同时也需要等待一个时机,能让我平静地将他们的事迹都写出来。


终于,我在两年前完成了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了却了我为这些渐次凋零的英雄写一首诗、一部史的夙愿。书出版后大家给了很多鼓励,尤其是一些原本对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精神、信仰知之不多的年轻读者,更是因为这本书,得以近距离地了解主人公赵秀英大姐连同她身边那些老战友的经历,而对中国革命、对我们的人民在革命中付出的牺牲,他们为什么会有当时那样的初心和信仰、为什么会把解放中国当成自己和他们那一代人的使命,有了全新认知,并被深深感动。


我想,这就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力量了,我们只要把它挖掘出来,就能感动周围的人,感动比我们更年轻的人,而他们也会像当年我以新兵之身进入部队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成长起来一样,成为红色文化精神、信仰、使命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得以一步步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红色文化传统,就会在我们这个开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斗的伟大民族中得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并且被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近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今天中国人民的心在哪里?现在我以为,它就在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爱戴中,在对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的红色文化精神、传统信仰的热爱和坚守中。能不能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的成败的大事。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我愿意听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号召,在用好红色资源,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方面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 田偲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