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考。图/新华社


据海报新闻报道,7月14日,西安中考放榜。除了让“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成绩外,最让西安家长关注的还有“回流生”。


此前,有传言2023年10万西安中考生中有大量回流生。对此,7月18日傍晚,西安市教育局回应家长关切,声明参加2023年中考的回流生为3608名,只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


以西安为例,“回流生”是指户籍在西安,学籍在外地,但又在西安参加考试的考生。这一政策出台的本意是为了服务在外工作、孩子随父母在外就读的陕西人,办理手续相对简单。但如今,这一政策与人才引进政策结合,有被钻空子的嫌疑。


因为在社交媒体上,指导外省学生“回流”至西安参加中考的攻略不胜枚举。这些攻略的发布者中有不少是民办中学或补习机构或中介。这也说明“回流生”的背后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据报道,一些家庭也凭借人才政策落户西安,让自己孩子成为“回流生”。


“回流生”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服务人才引进政策。而如何避免这类政策被用来进行“中考移民”,则是人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加以完善的,既要保障引进人才子女的教育、考试权利,又要维护中考公平。


其实,早在一些地方推出人才引进政策,放开落户条件时,就有人担心这一政策会被“念歪经”,有的机构会盯着中高考来办人才引进和落户。考虑到各地存在的中高考录取差距,运作中考移民、高考移民的,近年来不是个例。


严格人才引进审批,并提高引进人才子女报名参加中考的条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条思路。但都存在相应的问题。放开引进人才的落户限制,这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严格审批显然背道而驰,不利于人才引进。


同样,为引进人才子女设置较高的中考报考门槛,一方面会影响到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其子女的求学、升学。


其实,围绕“回流生”的争议,主要还在于各地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升学竞争程度不同,以及人才引进地区如何做到原有户籍学生与“回流生”的利益平衡。


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人才引进地区,应该向社会公开引进人才及其子女的情况,并根据考生数的变化,调整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做到即便有“回流生”,但中考整体升学率不降,普高录取率不降。


事实上,公开信息也会引导“回流生”理性选择,因为如果“回流生”数量增加,中考竞争因此变得十分激烈,那运作“中考移民”也无实际意义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自媒体和机构打出“生在河南,考去陕西”、“你决定不了你的出生地,但是可以改变你的考试地”、“一次改变,命运不同”等宣传语来炒作“回流生”,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既要加强对这类自媒体的监管,也需追查其背后是否存在利用人才引进政策进行的非法操作。


这其中,需要注意,把不是“回流生”的考生也包装为“回流生”,是异化的中考移民,既影响人才政策的落实,也破坏中考公平,尤其要进行严厉治理。


撰稿/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迟道华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