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一旦发生溺水、误服药物、烧烫伤等意外事件,如何紧急处理?

溺水: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再下水救援

一旦发现有人溺水,救援要量力而行,应及时拨打110求助,并呼叫更多人前来协助救援。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综合外科主治医师朱林生提醒,不要私自下水,可在岸上使用绳子、长竹竿、木板等投向落水者,使其抓住,拖拉到岸边救起。确定落水者周围水域环境是否安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下水救援,施救者要从背部将落水者的头托起,保证其能呼吸,慢慢拖到岸边。


落水者被救出后,应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等待急救人员的同时,可迅速清除溺水者口腔、鼻咽部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将溺水者的头偏向一侧,便于将进入体内的水从口鼻流出,再将头转向正面。迅速判断溺水者的意识反应和呼吸,如无意识或没有呼吸,则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而不要急于控水。进行心肺复苏时,先进行胸外按压,接着开放气道,再做人工呼吸(此操作较为专业,需要平时的公众教育和宣传),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为止。


误服药物:送医时带上误服药物或药瓶

如果药物的毒副作用小、剂量小,应立即催吐(6小时内都可以进行)。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主治医师赵佳伟介绍,催吐可用手指或者筷子压迫舌根部,刺激咽后壁引起呕吐;多饮水,稀释药物,加速药物排出,并前往医院进行肝肾功等检查。如果毒副作用大或者服用量多时,在催吐的基础上应立即就医。儿童误服清洁剂、化妆品、农药,都应催吐,并迅速就近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果儿童误服含碘溶液,可先口服含淀粉类食物,如米汤、馒头、面包、饼干等,加水成糊状,多次服入,再进行催吐并就医。

误服强酸、强碱性药物,忌催吐,以免加重食管、胃壁损伤;避免服用清水稀释,因为烧伤是瞬间的,延迟稀释并无意义,反而因热反应加剧黏膜损伤。赵佳伟表示,若误服强酸性药物,可先口服极稀的肥皂水、弱碱性液体;若误服强碱性药物,可先口服食醋,然后再服用少量的牛奶、生蛋清、植物油保护消化道黏膜,并尽快前往医院留院观察,进行内镜检查。送医时,家长应明确孩子服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带上误服药物或者药瓶。

烧烫伤:按照“冲-脱-泡-盖-送”处理


烧烫伤发生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处理非常重要。北京市隆福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雁介绍,去医院前可按照“院前五步法”,即“冲-脱-泡-盖-送”来处理。

冲:凉水冲,受伤部位自来水冲洗20分钟。

脱:充分冲洗后,小心脱掉受伤表面衣物,切忌暴力撕扯衣服导致水泡破裂。

泡:有条件者可凉水浸泡10-15分钟,减轻局部疼痛,时间不用过长。

盖:用干净清洁纱布或干净衣物覆盖创面。

送:及时到可以诊治烧伤的医院专科就诊,由专科医师根据情况处理。

陈雁提醒大家切勿轻信偏方,“不要用酱油、牙膏、醋、食用油等烹饪调料处理创面,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水泡皮对创面有保护作用,不要自行将烫伤的水泡皮撕除。”

关节扭伤:休息、冰敷、加压包扎等


踝关节、膝关节扭伤后,基本原则是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北京市隆福医院骨科医师施建锋表示,休息是避免运动或完全负重活动发生二次损伤加重伤情;冰敷主要作用是止痛、减少血肿形成和一定程度减少出血;受伤部位加压包扎不仅可以施加压力止血,也可以让组织间隙不能容纳更多的组织液,对防止肿胀作用明显;患肢抬高,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切忌受伤早期局部热敷、涂抹酒精、继续跑跳运动、按摩推拿。”施建锋强调。

施建锋提醒,虽然绝大多数的踝关节扭伤只是单纯的韧带损伤,万一合并撕脱骨折或是严重的扭伤处理不当,可能伴随有韧带撕裂、踝关节炎、内外翻畸形等不良后果。

异物卡喉:及时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发生异物卡喉应及时在现场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陈雁表示,应站到患者身后,一条腿伸到他的两腿之间,一只手握拳,拳眼对准上腹部,另一只手握住这只手,快速向后上方冲击。通过反复冲击造成膈肌上抬胸腔压力增加,可能把异物冲击出来。

当婴儿发生气道异物梗阻的时候,会表现为不能咳嗽、不能哭泣、不能咿咿呀呀。“要使用胸部冲击加背部拍击,反复交替的手法。”陈雁详细介绍说,把婴儿放在膝盖上或床边,让他的头处于低位,在背部肩胛之间拍击,每秒一次,连续5次。如果没有异物出来,把婴儿翻过来,头低位臀高位,用两个指头冲击两个乳头连线的下缘,注意不要冲击上腹部,可能会损伤肝脏。

出血:压迫止血最为紧要,并尽快就医


北京市隆福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宁小晶指出,头皮的血管丰富,在受伤导致头皮裂伤后,往往出血迅速,如果患者清醒能活动,可以用一条干净的毛巾或无菌纱布压在受伤的部位,压迫10-20分钟,并尽快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如果距离医院或诊所较远,则需压迫至伤口不再出血,然后再尽快就医,以免伤口感染。按压止血期间不要反复拿下压迫的毛巾或纱布查看,以免血痂脱落再次出血。

针对四肢出血的情况,也可以使用上述压迫止血的方法。宁小晶介绍,还可以选择在受伤的部位使用绷带加压止血,同时受伤肢体避免过多的活动,以利于止血。“无论哪种伤口,如果出血较迅速,以压迫止血最为紧要,同时尽快就医。”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