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7月2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即“中银协”)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2023)》(下称《报告》)。2022年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总体呈现出三大特点,其中《报告》显示,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CIPS(即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在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服务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具体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末,CIPS共有参与者1360家,较2021年新增101家;全年CIPS累计处理支付业务440万笔,同比增长31.7%。


除此之外,《报告》还披露了2022年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的另外两大特点,具体包括:


一是贸易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比近50%,已成为我国跨境收支第一大常用货币。二是证券投资业务继续成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增长的支撑力量。根据央行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42万亿元,其中,经常项目10.52万亿元,资本项目31.62万亿元,证券投资收付金额占资本项目收付金额的75%。


《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但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进入调整期,人民币国际化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


《报告》建议国内商业银行应紧抓这一难得历史机遇,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体来看,《报告》认为,商业银行宜从四方面着力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


一是发挥央企、国企和跨国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引领作用;与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交易商加强合作,引导鼓励其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中优先使用人民币;推动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重点区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二是提升人民币在股票、债券、外汇、要素等金融市场的计价、结算功能,积极营销境外发行人参与境内债券市场,提升综合化经营能力,扩大跨境金融合作,不断增强跨境展业及风险防控能力。三是通过多种期限和形式的跨境人民币境外贷款,配套资金交易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金融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持续增长的跨境融资需求,助力构建人民币跨境使用生态。四是结合自贸区和自贸港不同的创新政策和发展模式,找准创新业务切入点,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与实践,为国内其他区域提供借鉴和参考;发挥贸易便利化政策优势,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提升业务风控能力进一步挖掘跨境人民币业务在外贸新业态场景下的应用。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