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在此前举行的“2023年消除肝炎危害行动暨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上,2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代表汇会聚一堂,解读肝炎防治政策,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共同促进消除肝炎危害行动。


大会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协办。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病控制局局长王贺胜介绍,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一方面,新发感染者数量大幅度减少,感染者总体数量明显下降,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和丙肝抗体流行率持续下降,特别是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流行率控制在1%以下,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儿童乙肝防控目标,保护了数千万儿童免受乙肝危害;另一方面,患者的治疗水平不断提升,患者规范治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患者,有效减少了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治愈率目前高达95%以上。


“大量研究显示,我国约85%肝癌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从乙肝病毒感染到发展为肝癌,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经历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不同疾病阶段,各有临床特征。”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表示,基于对这一疾病过程的认识和已经具备的条件,我国专家制定了积极的干预策略,与肝炎相关的原发性肝癌,可防可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好,干预措施可取得显著效果。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核心效果指标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新发感染;二是减少因乙肝、丙肝导致的相关疾病死亡,即肝硬化和肝癌死亡。


对此,王宇强调,接种疫苗是最安全、有效和经济的预防肝炎病毒感染的手段。新生儿疫苗接种、对乙肝孕妇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对乙肝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三管齐下”就能保护高风险新生儿不被感染。


“抗病毒治疗是肝炎病毒感染者降低肝癌风险的最有效措施。”王宇介绍,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肝癌发生风险。肝脏纤维化患者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3-5年,可降低罹患肝癌的风险10%-30%。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集中采购的实施,抗病毒肝炎药物费用显著降低,大大提高了治疗可及性。


作为降低传染病危害的关键措施之一,筛查可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降低疾病的危害。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强调,通过对一般人群筛查肝炎病毒,可使尚未感染者早预防;已经感染者早诊断和早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有研究发现,一次性筛查10万名18-69岁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可减少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肝移植和肝相关的死亡。


新京报记者 岳清秀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