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围绕六个方面,对恢复和扩大消费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一婷认为,当前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国家密集出台《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将提振重点领域的消费信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减少消费顾虑、优化消费体验、稳固消费增长势头。《措施》在坚持三个基本考量的基础上,即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优化供给和扩大需求更好结合、坚持提质升级和创新发展更好结合,突出“四个强调”。


强调促进消费品类的多元化


张一婷指出,今年以来,消费虽然整体呈现稳步恢复态势,但是存在结构性差异,服务消费复苏快于商品消费复苏,大额消费较为低迷。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中,教育、医疗保健、旅游排名前三,大额商品仅占17.7%,较一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以汽车、家电、家居、餐饮消费领域的“四大金刚”为例,除餐饮消费复苏明显外,汽车、家居、家电消费整体偏弱。


除前期针对上述行业的具体政策外,《措施》进一步提出,“稳定”“扩大”“拓展”三类措施兼顾,即稳定汽车、住房、家居、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扩大餐饮、文旅、文娱体育会展、健康服务等服务消费,拓展数字、绿色等新型消费。《措施》在促进各类消费的同时,还配套提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畅通二手车市场流通、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鼓励性措施。


强调促进消费主体的多元化


张一婷认为,今年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4%,增速快于城镇增速0.3个百分点,农村消费成为扩大消费的新亮点。《措施》提出促进农村消费,重点开展绿色产品下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特色产品进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强调激活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等传统消费,也强调培育乡村旅游等新型消费,支持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消费场景,畅通“消费产品下乡、特色产品进城”双向通道。


强调优化消费设施建设


张一婷提到,《措施》充分考虑当前居民消费的主要诉求,提出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着力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等。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在海南省开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契机,优化新型消费场景和消费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免税零售等消费业态。未来,还可以进一步用好服务业综合开放试点城市和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平台,加大高端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业态开放力度,满足高端服务消费需求。


强调优化消费环境建设


张一婷表示,消费环境是影响消费信心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措施》从金融支持、服务质量、长效机制等维度提出支持政策,包括:加大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的综合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包含退换货、质量追溯、明码标价、监管、评价的放心消费制度闭环;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有序破除消费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促进不同地区和行业标准、规则、政策协调统一。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