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药物窗口。图/新华社。


近日,据第一财经报道,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医保局在内九大部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有超过150位医院书记、院长被各地纪委监委通报,主要涉及通过在药品采购、医疗器械及耗材采购等事项上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出现集采后,院方依旧拿回扣的现象。


当前医药购销贿赂的一些老套路并没有消停,比如根据药品与耗材的销量,直接给医院和科室领导、“一把刀”或科室带头人等技术骨干、甚至普通经手医生等发放回扣,或通过会诊费、借款等隐秘方式行贿。这类贿赂方式过去就有,现在依然存在。


值得警惕的是,受取消药品加成、“医药代表”得到严管等影响,老套路又出现一些新的表现形式,甚至还出现了新套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集采拿回扣,这是过去不曾出现、对未来影响很大的一种新现象。


集采拿回扣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是因为集采既是大幅降低药品与耗材价格的重要手段,又被当作医疗反腐的制度性设计,在整治医药购销贿赂方面,也一度被普遍看好。


集采之所以被公认具有反腐作用,主要因为“灵魂砍价”动辄降价七八成,似乎已十分接近成本价,药企利润空间很小,只能薄利多销,已经没有能力搞带金销售了。


但目前看来,既然集采后仍有“余钱”用于回扣,说明一些集采药品的“灵魂砍价”还没有“砍”到位。做足成本核算功课,让参与集采的同类产品竞争更激烈,取消或暂停行贿企业的集采资格等,才能进一步挤掉药价中的“回扣水分”。


集采的反腐作用还体现在,以量换价之后,采购方能够确保基本销量,让药企没必要通过贿赂等不正当的方式来扩大销量。


但药品经集采中标后,仍然出现给回扣促销的现象,或许是因为药企对承诺的基本销量仍感到不满足。但更大的可能是,药品虽然中标,却面临“入院难”等困境,甚至刻意被医生弃用,不用回扣“开路”,基本销量仍难以确保。


因此,对于集采药品“入院难”,以及未中标药品反而更受青睐等现象,相关部门还需强化治理。


尤其是,“双通道”(即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保障渠道要畅通,处方流转也要顺畅,确保药店有能力大量供应集采药品,让少数医院和医生对集采药品的故意弃用显得微不足道。药店有基本销量作为底气,当然不愿再额外承担“回扣成本”。


除了进一步完善集采与药品供应规则之外,对集采拿回扣现象给予严厉打击,则更显紧迫。新的乱象出现之初,正是治理的最佳时期,将集采拿回扣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避免其成为普遍现象。


药品与耗材集采,是近几年来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医改成果之一,老百姓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实惠,也对集采扩大范围充满了期待。然而,这项成功医改若被“回扣缠身”,不但医改成果可能被侵吞,而且这项医改前景也会被蒙上阴影。


集采拿回扣的主要危害,不是回扣数量有多大,药价被推高了多少,而是一个成效显著且被民众寄予厚望的医改项目,可能因为腐败问题而出现闪失。民众对此当然更加不能容忍。


因此,医疗反腐固然有很多事要做,但更显紧迫的,是突出整治好集采拿回扣等新的腐败现象。


撰稿/唐传艳(医务工作者)

编辑/迟道华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