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实体书店的发展备受关注。北京市政府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中,明确提出建设“书香京城”,落实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评选推介一批示范书店,推动实体书店内涵式发展。


一家有特色的书店应该是什么样的?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如何?8月10日,新京报记者探访了北京几家特色实体书店。


■ 纸上声音书店

用一本旧书换一杯咖啡


在人来人往的东四南大街上,坐落着一家网红书店——纸上声音书店。店铺面积不算大,以文史哲和艺术书系为主,是很多书友的“寻宝之地”。


走进书店的人很容易被3-5折的标牌吸引。“很多人第一次到店里,看到这么便宜的价格,以为是盗版图书。其实读者可以放心购买,这么多年来,我们对选品有着严格把控。”创始人闫冰说。


纸上声音书店内,顾客在选购图书。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摄


尽管面临互联网的冲击,该书店却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线上和线下销量,能够不亏损。“北京的读者还是很给力,这两天销量一直在增加,每天比之前增加两三千元。”闫冰表示。


20多年前刚开始创办书店时,老闫就提出,书店要做成书店的样子。“一些不适合我们的图书,我们不会要。另外,我们更新非常快,能够让读者保持新鲜感和兴趣。我有信心让每一位走进书店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图书。”


不同于很多书店里咖啡厅的付费方式,在这里,只需要用一本旧书,就可以换一杯咖啡,而拿来的书又会作为公共图书供读者阅览。“拿来交换的书没有太大要求,只要不太薄、不是‘鸡汤文’就可以。我们希望这里能成为读者相互交流的空间。”闫冰说。


一眼望去,咖啡馆被满目琳琅的旧书架和绿植隔成一个个小空间。暖黄色的灯光下,你可以拿一本书,享受沉浸式阅读,也可以约一两好友静坐,远眺窗外的风景。


向西北方向走,同样是位于街边,这里有一家70多年的老书店——新华书店。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老书店,这里的装修风格颇有“民国风情”,让人眼前一亮。今年4月,经过近十年规划,500多平方米的“新华书店·为宝书局”重装开业,以“老北京”“中轴线”为特色。


走进店里,祈年殿风格的吧台、北京公交图鉴、北京艺术地图……一股浓浓的京味儿扑面而来。读者不仅可以选购与老北京有关的图书和文创产品,还能沉浸式观赏中轴线上的传统建筑。“一进门,读者就可以看到向远处延伸的一条红线,代表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戴上VR眼镜后,对准红线上的平面图形,就能在眼前搭建起一个立体建筑。”该书店负责人表示。


“新华书店·为宝书局”京味儿浓。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摄


“一提到买书,大家可能会想到新华书店,品质有保障,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原来的老书店是2005年装修的,以老年读者为主。重装后,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客流和营业额都提升了30%左右。”该书店负责人说。


■ “可能有书”

打造街巷里的理想社区


沿着东四南大街行走,拐进前炒面胡同,你就会看到一家店面透明的橱窗,上面写着“今日包子 7点开售”。这是早餐店吗?错,这其实是一家书店。


“可能有书”书店外部。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摄


与常规书店不同的是,它是由一处腾退的共生院空间打造而成,集书店、画廊、咖啡馆、包子铺、自习室于一体,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相生相融,旨在“从书籍开始,构建理想的社区生活”。


书店主理人牛牛介绍,这个地方曾经开过国营餐厅,专门卖家常菜、水饺、拉面等,名为“风月楼”。此后,一家“打边炉”港式火锅开在这里,由于四合院是木质结构,该店长期存在安全问题,最终腾退出去。


“街道和区里讨论,应如何把旧房利用起来。最终我们觉得,书店是一个最合适的业态。在居民的讨论里,书店也是获选次数最多的,因为有文化调性、安静,也不会打扰居民的生活。”牛牛说。


经过两年策划,6月份,这家书店正式开始营业。一眼望去,书店内部保留了原有的砖墙结构,墙上一角四层瓷砖也被保留下来,成为装饰,记录了这里“几经易主”的历史。


“既然这家书店在社区里,我们希望把‘社区书店’的概念做足,让更多人了解居民的生活和故事。我们有咖啡、包子、天台自习室,年轻人可以踏踏实实地在这里看书复习。”牛牛表示,“我们和周边居民相处融洽。之后,两位居民也会来这儿每周做一天‘店长’。”


进门左转,一直向前走,就来到了书店的展厅,里面摆放了一些装置艺术和书籍。“这个空间离居民家太近了,我们就把它作为展厅使用,相对安静。”牛牛说,“展厅展示了三本书的内容,我们希望将书与当地生活连接起来。”


展厅内部。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摄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向外延伸的一角摆放了一些书籍,刚好可以坐下两三个人,闹中取静。“这里以前是餐厅装蔬菜的冷藏柜,我们专门请设计师设计成‘一人书店’,很多年轻人特别喜欢待在里面。”牛牛说。


“这种空间能够大大丰富年轻人的生活,促进年轻人交友及社群的建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小而美’‘小而精’的文化空间载体,逐步提升整个街区城市生活的品质。”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嘉说,“未来,我们希望开发更多街巷里的文化空间,像‘山海四合’‘27院儿’‘可能有书’,既承载着阅读功能,又能发挥文化惠民的作用。我们还有文化惠民的联动卡,和多家店铺都有联动,居民可以享受很多便利。”


东城区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张志刚表示,东城区现有190家实体书店。“这样一个核心区,文化密度、浓度都很高。书店里不仅有咖啡、美食,还会举办各种活动,越来越成为多元竞争的业态。我们推出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本土品牌做优做强,形成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同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PAGE ONE

连锁书店的范例


在北京最繁华的商圈三里屯太古里南区,坐落着PAGE ONE的分店,这也是众多年轻人熟知的书店品牌。


PAGE ONE书店。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摄


“PAGE ONE目前在北京有5家分店,包括前门的北京坊店、王府井APM店、花园胡同店等,每家店都有不同的特色和定位。比如三里屯店主打艺术、文学和设计类图书,主要包括周边商区的客群、一些外国友人等。”PAGE ONE市场部经理刘迪说。


她介绍,连锁书店的优势在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销售客群,同时有独特的品牌定位和稳定的供应链条。“相对地,经营成本也会比较大,我们位于北京繁华的黄金地带,租金占据了很多成本,人力运输和储存的成本也比较大。”


“这些年,我们也在积极开展多样的经营方式,如开发独家文创产品北京人版画,举办新书发布会、签售会、各种各样的阅读分享活动、亲子活动等。正值暑期,每周末,我们都会在三里屯店外面的露台上举办限时市集,包含一些独家图书、特色文创等,大家来这里逛一逛、喝杯咖啡、看看书,一上午就过去了,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放松、消遣的去处。”刘迪说。


谈及当下书店存在的意义,刘迪表示,“很多人在网上买书,是一种有目的性的选择。而来到书店逛,更多是一种无目的性消费。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让读者走到店里,不论是环境设计、选品,还是展览、活动,都能产生非常好的文化体验。我们应该做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空间,在这个氛围里,可能会产生一些消费行为和消费体验。”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收入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80%至90%,其中,图书销售占比在50%以上,这也是我们比较欣喜的一点。”她说,“今年暂时没有开新店的计划,我们倾向于稳中求进,不会盲目扩张。最近,我们在尝试引入裸眼3D技术,计划在北京坊和五道口店进行尝试,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朝阳区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电影管理科科长胡淑娟介绍,去年,朝阳区对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实体书店的认定标准,包括实际配套奖励、新开办实体书店补贴、持续运营奖励、全民阅读奖励等。“我们从2020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实体书店扶持工作,对新开办书店的扶持力度比较大,下一步也会推动阅读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正值暑期,北京图书大厦的儿童沉浸式阅读区有很多小朋友和家长。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摄


不只朝阳和东城,据悉,自2020年开展实体书店、阅读空间扶持工作以来,西城区两年支持实体书店、阅读空间资金达1300余万。目前,西城区共有实体书店155家,万人拥有实体书店数1.409个。近日,2023年西城区实体书店、阅读空间扶持工作正式启动,拟新建一批阅读空间,打造一批示范书店,推动实体书店、阅读空间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另外,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全国文化中心重要承载区,海淀区每年安排2000万专项资金,用于建设补贴、运行补贴、优秀奖励等,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扶持实体书店147家、金额达3900万元。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