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8月18日,北京大学首部观察型系列行医纪录片《医者厚道》交流会在北大医学部举行。记者了解到,纪录片《医者厚道》记录了北大各附属医院五位医生面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的行医故事,将于今年10月起陆续上线。


“纪录片里讲述的故事,就是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无数个感人故事的缩影,平凡而伟大。”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表示,希望这些纪录片能让社会大众看到医者和患者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真情实感,传播北大医学的办学精神,彰显医学人文情怀,促进社会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据悉,纪录片《医者厚道》是“北京大学白衣天使行医纪录计划”推出的第二部纪录片作品。该计划于2021年正式启动,旨在留存北大医学临床行医的真实影像,并以纪录片等形式向社会广泛传播。2021年首部纪录片《心外纪事》上线后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曾获得第十一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短纪录片奖。


交流会现场播放了纪录片《医者厚道》的预告片。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历时近一年拍摄,记录5位医生的行医故事


“唯一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修我们的内功”“我们科的口号是‘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为淋巴瘤病人做卫士’”“我只是觉得我需要干这件事”“越是疑难的、越是复杂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我们的努力得以解决了当然成就感会更加明显”……现场发布的纪录片《医者厚道》12分钟的预告片让人感慨医生的伟大。


记者了解到,纪录片《医者厚道》拍摄历时近一年,主人公都是北京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生,比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杨慧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黄晓军、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俞光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朱军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刘靖。


纪录片《医者厚道》共五集,记录了五位医生面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的行医故事,真实展现了他们的工作状态以及勇于担当、医者仁心的厚道品格。纪录片镜头冷静而有温度,片中大量细节真实感人,生动诠释了“医者厚道”背后的丰富内涵。


“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用)发布观察型系列行医纪录片《医者厚道》这样的形式来庆祝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我觉得这种形式特别有意义。”在致辞中,乔杰提到,北大医学办学110多年来,始终传承“明德、厚道、尚仁、出新”,努力为祖国培育一批批优秀医学生,为人民培养一代代好医生。


在乔杰看来,纪录片中讲述的医生和病患之间的故事,不仅彰显了“北医人”的医学人文情怀,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她表示,各医院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将服务人民健康作为医师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落实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果,“我们持续要做的就是要尊重自己,尊重职业,尊重生命。”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指出,加强医学人文是让医学更有温度和完成医生使命的必须要求,“系列纪录片中‘应战、突破、打磨、坚持、仁心’等关键词诠释了北医人厚道行医的内涵。北医人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做好医生,怎么弘扬医学人文,怎样有效促进医学创新,真正推动各项工作,这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应该勇敢担当的使命。”


纪录片主人公分享何为“医者厚道”


作为北医人,都应该遵循厚德尚道,把每件事情踏踏实实做到深处;对于专业的精益求精的追求,这是一个根本上的厚道;厚道体现在对病人的关心和对病人的精心诊治上;厚道是做人之本,我们要全身心地为患儿服务……纪录片《医者厚道》中,五位医生还分享了自己对于“医者厚道”的理解。


当天,作为系列纪录片的主人公,多位医生在交流会上袒露心声。


交流会上,《心外纪事》和《医者厚道》两部纪录片中的六位主人公分享从医多年的心声。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杨慧霞表示,作为一名医生,十分感谢自己的职业,“是它让我懂得奉献的价值和乐趣,更是它让我知道怎样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黄晓军表示,在技术主义盛行的今天,要坚持用自己的理想主义、纯真精神,用责任担当、医学人文去诠释新时代的《医者厚道》。


在俞光岩看来,“医生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患者把健康乃至生命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无德不为医,为医必厚道。无数医学前辈为我们树立了医者仁心的榜样,百年北医铸就了精医济世的优良传统。”


朱军谈到,观察医者、行医纪录,反映了北医人的厚道精神,医学的温度和力量,特别是在当前特殊时期更显珍贵,向社会反映医者的真情实感,也表达患者的心声。


刘靖表示,“我们必须要做的唯有刻苦钻研,从而让我们始终坚守在第一线时能够高质量地陪伴在患者左右,用我们的精湛医术和智慧,解除他们的痛苦,让他们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重新感受人生的幸福。”


当天,两年前参加第一部观察型行医纪录片《心外纪事》拍摄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凌云鹏也来到了现场。他分享了曾经十分困扰自己的一个病患故事,并感慨“医学是有限的,但医学更是伟大的,因为患者的生命在我们手中,我们所有努力的目的,都是为了患者。”


凌云鹏表示,医学发展速度史无前例,外科手术的变革越来越快,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手术也不是万能的,“医生要通过不断地学习自省和自我完善,从而抓住每一次救治机会,用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也希望大家了解医学的局限、理解医生的无奈,配合医生”。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