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一早,北京市平谷区第七小学(简称“平谷七小”)学生们就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提取香蕉的DNA。当日,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青年科学家刘颖走进平谷七小的讲台,给孩子们讲述科学家精神,还给现场演示了一个小实验。


据介绍,这是北京市科协组织的“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走进北京多所中小学校开展“科学第一课”活动之一,旨在启发青少年创新思想,培育其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颖给学生们带来“开学第一课”。 赵兰兰 摄


青年科学家用亲身经历阐释“科学家精神”


9月1日清晨,七彩拱门、飘扬的气球将平谷七小的校园装扮一新。当天,迎接在校门口的小学生首先为科学家戴上红领巾,这一欢迎仪式拉近了刘颖和孩子们的距离。


undefined

平谷七小的学生给刘颖戴上红领巾。赵兰兰 摄


课堂上,从细胞开始,刘颖给学生们介绍了基因、遗传、碱基、基因突变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DNA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物质。”刘颖介绍,DNA是一个英文简写,它的中文名字叫脱氧核糖核酸,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储存遗传信息。


刘颖现场演示的实验,让孩子们对这些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烧杯、酒精、香蕉……刘颖在实验中用到的工具都是孩子们日常熟悉的,通过清洗、涂抹、浸泡等一系列操作,她成功提取出了香蕉的DNA,让孩子们仅凭肉眼便可窥见生物学的奥秘。


“科研让我懂得,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有希望。”刘颖29岁成为北大最年轻的博导,是“科学探索奖”首届获奖者之一,目前担任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在国外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之后,她选择回国,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代谢和衰老”。


她也用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什么才是“科学家精神”,“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刘颖在讲座中提到,好奇心、对科研的兴趣和使命感让她从事科研工作,而对祖国的热爱,让她把好奇心变为对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开展多项活动,让科学种子“茁壮成长”


“此次活动为同学们普及了科学知识,打开了科学梦想之门,引领同学们走上科学探索之路,更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平谷七小党支部书记、校长谭彩芝评价道。


刘颖在“开学第一课”中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对生命科学的好奇,进而走上科学研究之路这段经历,激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努力学习,突破自我,成为科学的探索者。“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平谷七小全体师生,一定秉承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知识。”谭彩芝说道。


平谷七小是平谷区的科技特色校,曾多次被评为市科技示范校。谭彩芝表示,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培养,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形成了一批科技教育骨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此外,该校为学生建造了车模、舰模比赛场地,为学校的科技教育创新提供了良好的阵地保障。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科技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谭彩芝介绍,该校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利用校本课程及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全体学生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如组建科技社团、走进科技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举行每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等,还将继续邀请科学家进校园,营造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让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