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追星也需要理性引导。新京报资料图


近日,因痴迷追星,湖北黄石的初中生小石,掉入了诈骗分子布设的陷阱。


据央视新闻报道,13岁的初中生小石刷短视频时看到“偶像自建粉丝群”,申请入群后,还加了“偶像”的个人社交账号。“偶像”声称隐私被泄露,让小石与其“律师”详谈,“律师”则以“偶像”信息被泄露需要对小石进行追责相威胁。


小石慌乱中被骗,用妈妈的手机下载APP、提供验证码、购物、转账,不到2小时就被骗走12万余元。


对于很多家庭而言,12万元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小石上了陌生网友的当,2小时被骗12万元巨资,也并非个案。据警方通报,近期谎称明星信息泄露实施诈骗的案件高发,受害者多为18岁以下学生。


如被媒体报道的,就还有湖北恩施10岁女孩小优因追星被骗6万元;浙江嘉兴13岁小李遭遇类似诈骗套路,先后转给对方35万元……


诈骗分子将“魔爪”伸向中小学生,且诈骗数额巨大,令人触目惊心。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些诈骗事件中,骗子的骗术算不上高明,但孩子怎就这么容易掉入圈套?


这首先或许与青少年相对缺少社会阅历有关,辨别能力较差,容易轻信他人,相应的知识积累也不足,对相关法律及公检法机关日常工作流程缺少必要的了解。在上述案例中,都是诈骗分子用明星信息泄露要追究其责任来蒙蔽、恐吓孩子而得逞。


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在日常教育和学习中,强化中小学生“不轻信网络平台陌生人信息”的意识培训,引导其在遇到威胁或恐吓时,第一时间向父母或老师反馈并寻求帮助,同时加强法律常识教育,而不应只局限在课本内容的灌输上。


如果说孩子自身认知能力不足是被骗的主观因素,那么依赖“手机带娃”,对孩子手机使用行为缺少教育和管理,则是这类案件中需要家长反思的客观因素了。


上述案件中,被骗孩子都是在使用父母手机时被骗,这也提醒家长要以身作则,尽量减少“手机带娃”,要更多地陪伴和引导孩子;同时,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此外,骗子之所以设计出追星的诈骗套路,还是对准了当下中小学生热衷于追星的心理特点。在这方面,也需要家长和老师好好为孩子上一堂“追星课”,对孩子进行理性价值引导。否则,一旦骗子换个花样卷土重来,恐怕还会防不胜防。


比如,一些孩子虽然没有被骗子“骗”走钱财,却主动把父母手机里的钱打赏给了主播,甚至一次就是几万、十几万元。这种疯狂打赏行为,其实也是因为非理性追星。


总之,防范骗子布设的追星诈骗陷阱,家长和老师都要切实做好守护人,承担起教育引导之责,为孩子上好理性追星课,管理好孩子的网络使用行为。而对于连孩子都不放过的诈骗分子,则需要司法机关主动出击、依法严惩,维护好孩子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撰稿 / 胡欣红(教师)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