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最新表态,似乎带来了重启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转机。

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为全球粮食安全的生命线。该协议于去年7月签署,此后经历了三次延期。今年7月18日起,俄方拒绝延长这一协议。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4日,普京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索契会谈后共见记者。就此前俄罗斯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普京称一旦协议涉俄部分得到履行,俄罗斯愿意随时准备考虑“重启”协议。

普京强调重启协议的前提

当地时间9月4日,在俄罗斯索契,埃尔多安与普京举行了长达三小时的会晤。双方就双边关系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会后,普京与埃尔多安举行了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普京表示,俄方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是被迫的,因为协议涉及俄罗斯的部分并未被落实,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出口受阻,在支付、保险、物流和海外资产等方面均被封锁。普京表示,一旦并且只有协议涉俄部分得到履行,俄罗斯愿意随时准备考虑“重启”协议。

普京强调,俄罗斯愿继续出口粮食和化肥,以稳定国际市场。俄罗斯将以优惠价格供应100万吨俄罗斯粮食,供土耳其企业加工并运往最有需要的国家,还将在2到3周后开始向六个非洲国家免费供应谷物。

埃尔多安表示,土方同意将俄罗斯提供的100万吨粮食加工成面粉后运往贫困国家。土耳其为恢复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准备了新的一揽子建议,希望能够取得积极成果。


新华社称,俄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俄罗斯明确提出重返协议的前提包含西方取消制裁。在这方面,联合国以及土耳其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副教授马克西姆·马克西莫夫认为,土方将努力推动粮食协议的恢复,但由于所掌握的政治和谈判资源有限,且俄方立场明确,因此,土方未必有能力保证俄罗斯的要求得到满足。但不排除土方可能以扩大通过“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向欧洲供应俄罗斯天然气的方式换取恢复粮食协议的机会。

俄罗斯国立管理大学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教研室教授加林娜·索罗金娜则认为,即便无法完全满足俄罗斯为恢复粮食协议开出的条件,土方也可能提供某些替代方案,比如从俄乌两国港口出口等量农产品,在某些商品领域为俄开放平行进口、恢复在土耳其使用俄罗斯的国家支付系统(MIR)等。

协议续签事关全球粮食安全

俄乌冲突爆发前,乌克兰每年向全球市场供应的谷物中,约90%通过南部各港口运送出口,主要通过亚速海的别尔江斯克和马里乌波尔港,以及黑海的敖德萨港这两条路线。

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俄罗斯和乌克兰经黑海港口的农产品出口受到干扰。在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签署之前,已有超过2000万吨乌克兰谷物滞留在敖德萨港无法运出。与此同时,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出口也面临一些问题,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多轮制裁,涉及金融、能源和航运等诸多领域,造成俄罗斯商家在获取外汇收入、海运物流等方面困难重重。

作为全球重要的“粮仓”,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粮食外运受阻,成为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一大因素。2022年7月22日,在土耳其和联合国的斡旋下,俄乌双方签署了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以确保双方的粮食和化肥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俄乌签订的上述协议对推动全球粮食安全起到一定积极作用。联合国指出,得益于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从乌克兰港口运出的所有粮食有助于稳定市场,抑制食品价格上涨,从而惠及有需要的人。

据联合国估计,自2022年7月签署以来,该协议允许超过3200万吨粮食等大宗商品从乌克兰黑海的3个港口出口到45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该协议称为全球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在粮食生产和供应受到地缘冲突、气候变化、能源价格等因素干扰之际,该协议曾帮助粮食价格下降超20%。

但落实该协议的过程并不十分顺利。据央视新闻报道,俄方多次就协议中涉及俄罗斯部分内容的履行状况表达不满,称协议内容未能得以落实。根据最初的协商内容,各方同意设立联合协调中心,除了对乌克兰粮食经黑海出口运输提供安全保障,也需保障俄罗斯农产品和化肥进入国际市场。此外,协议中还涉及俄罗斯农业银行等重新接入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支付系统,以及取消西方对俄罗斯货物的保险和物流造成问题的制裁。然而,西方制裁仍然导致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困难。

鉴于此,俄罗斯于7月17日中止执行该协议。

俄罗斯中止执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意味着确保乌克兰通过黑海对外出口粮食的协议不再有效,这引发了人们对国际粮食市场可能出现新一轮波动的担忧。在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该协议将在次日失效后,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全球主要粮食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预计,俄罗斯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可能会使全球粮食价格上涨10%至15%,该组织表示仍在继续评估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尚未完全关闭续签协议的大门。据新华社报道,中止协议后,俄罗斯多次表示,俄方重返协议的前提是,西方必须在俄农产品外运方面履行协议所规定的义务。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