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服贸会上,北京“两区”建设成为热点话题。9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北京市“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市“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从产业开放、要素开放和服务外资企业等三方面,解读了北京“两区”建设的新政策。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侯君舒在会上介绍,北京开展“两区”建设以来,累计落地全国首创性、突破性政策49项,带动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新设券商、德勤和中德莱茵外商投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51.4亿美元,累计新设外资企业5367家。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之一的北京CBD高楼林立。图/视觉中国


先行先试,产业开放探路先行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相关政策尤其是外资准入的政策,有很多都是在北京先行探索之后,才在全国进行更大范围的复制推广。”刘梅英表示,针对“两区”建设中北京重点推动的产业领域,近年来,北京围绕这些产业的开放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北京不仅做到了全市域覆盖,还叠加了北京自贸试验区和河北自贸试验区的北京区域。在产业开放领域先行先试的政策,可以说北京在全国范围内闯出了一条探路先行的道路。


“比如大家关心的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由过去在全国适用的500万元以下免税,扩展到2000万元以下免税,超过2000万元的减半征收。”刘梅英坦言,面向科技创新领域企业的政策大多与税收直接相关,真金白银、高含金量的政策能够直接降低企业成本。


刚刚发布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提级扩容、开展前沿科技创新、提高研发便利化水平、加强全方位要素保障和完善服务工作体系五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例如对外资研发中心优质项目在京落地发展最高可给予5000万元资金支持,对外资研发中心扩容提级最高可给予2000万元资金支持,用“真金白银”提振外资研发中心在京扎根发展的信心。


金融开放也是近期热议的话题。刘梅英介绍,在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中,金融产业准入限制基本没有了。北京持续推动向更多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开放我们的业务,做到“准入”又“准营”,比如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参与QDLP、QFLP等。她表示,除极特殊的领域之外,未来新金融服务推出,外资和内资可以在同一个准入平台上开展经营活动,国家部委下一步会出台细则,明确到底在哪些领域进行先行先试。“另外允许企业、个人购买跨境金融服务,所以我们的开放是双向的,有‘引进来’也有‘走出去’。”刘梅英说。


推动服务便利化,促创新加速转化


在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市也在服务的便利化方面,出台了更加促进创新加速转化和产业化的政策。


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建设人类遗产资源服务站,提供咨询解答服务以及报批前的材料审核和服务,方便企业快速履行相关程序。同时在北京一南一北的昌平和亦庄,设立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将审批前端服务直接延伸到园区。


2022年12月10日,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医药企业科研人员正在忙碌。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围绕要素流动便利化,北京在国家部委的部署和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数据到要素,未来再到资产的过程,还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和技术手段。北京市相关部门正在推动要素数据交易规则体系的搭建,同时在全国率先依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搭建了数据托管服务平台,服务企业数据的跨境流动。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一项以更大力度吸引外商投资的意见(即《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其中不仅提到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还提到要对外资企业数据跨境流动建立绿色通道,专门点出北京等地要在一般数据清单方面率先推进。”刘梅英说,明确了一般数据清单,就意味着在这个清单目录下的数据能够便利自由地流动,涉及评估、标准合同等手续的数据,可以建立绿色通道,相当于对数据分层分类实施了便利化的举措,“这是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也是对于数据要素作出的国家政策部署。”


在资金要素流动便利方面,刘梅英指出,一直以来北京都非常注重资金跨境流动的便利,在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对标高水平经贸规则的若干措施当中,明确提出与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所有真实合规的资金转移,都可以自由汇入汇出且无迟延,提升外国投资者跨境投资的便利程度。


此外,在知识产权领域,北京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利维权保障,进一步扩大专利预审服务的领域,以缩短专利授权的周期,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


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生态


刘梅英介绍,针对外资企业,北京构建了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通道。过去针对重点企业有服务管家机制,下一步将推动外国企业和外国人高频事项一站式集成化办理,把注册、设立、办理社保、银行开账户等一系列涉及外资企业开办的事项,均设置在一个窗口。这也是下一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推动的一项工作。


其次,推动健全外资企业,包括商协会与北京市相关部门、市领导的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也叫圆桌会议制度,一方面让制度常态化,另一方面提高规格层次,更好地就近听取外资企业和商协会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以及相关诉求。配套圆桌会议制度,北京将推出闭环式诉求解决机制。“市里已经批准了我们的建议,下一步围绕收集到的诉求进行派单,考虑在一定时限内反馈办理情况,来推动诉求解决。”刘梅英说。


针对外籍人才,多措并举提供优质便利服务,包括一窗受理外籍人才到京办理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围绕吸引外籍人才,动态推出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刚刚发布的3.0版目录认可事项已达到120多项。同时,围绕外籍人才推出了包括出入境便利及其他优惠政策在内的一揽子配套措施,为境外执业资格人才提供便利服务。


侯君舒指出,北京对外商投资企业落实国民待遇,从落地设立到投资运营、再到权益保护,努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生态。着眼外企反映的热点、痛点问题,积极推进地方外资立法工作,构建公平高效便利的外商投资法治环境。北京将继续积极做好对企服务,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在京投资发展提供便利与支持。


“作为服贸会的举办城市,北京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北京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区’建设,加大开放力度,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侯君舒说。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丁勇在会上表示,几天前,习近平主席在服贸会致辞中提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改革、支持服务业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等新的更高要求。未来,北京将会以此为指引,多层次、宽领域、集成化不断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展示出古老北京坚守开放共赢理念的当代魅力。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陈静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