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日活动现场,水滴筹业务负责人与用户交流讨论。


“比起我儿子命来,我觉得面子不重要。”这是一位孩子身患骨肉瘤的母亲李金瑛说的话。


当大病降临而医疗费用高昂的时候,她毫无犹豫地选择了用水滴筹,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她面临的困难,以得到帮助。


李金瑛来自甘肃兰州,小孩在6月份确诊患上骨肉瘤。医生预估,治疗这个疾病大概需要100万元。李金瑛自己很清楚,要来北京治疗这个疾病,自己最少要筹到30万。


尽管和身边的人沟通之后,自己也觉得通过平台向社会求助筹款,发朋友圈求助,会让自己没有面子,但经过深思熟虑,李金瑛觉得,相较于自己儿子的命,“面子不重要”。


“我们很幸运,筹款很顺利。”李金瑛表示,自己到第三天时便筹到了所需要的钱。这让她更有把握地踏上前往北京治病之路。


生命无价,而求医,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像水滴筹这样的个人大病救助互联网平台,就是这场赛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加速器。


与时间赛跑


从发病、确诊,再到筹集资金、治疗,每一个环节对患者和家属而言,时间都是珍贵无比。“我们这种病,一天不治疗就是在玩命。”一位孩子身患国际性罕见病——神经节苷脂贮积症的90后母亲丑红丽如是说。


究其原因,在于很多的病,一是医药费用高昂,二是治疗过程漫长,病情也可能反复,需要不断、持续性地治疗。以丑红丽小孩为例,小孩的病比较特殊、罕见,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家属,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丑红丽介绍,虽然现在已经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但后面还有漫长的康复路要走。从去年到现在,已经花费了158万。“如果自己哪天没有钱治病,那么等于此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所以,能否在短时间内快速筹集到治病所需要的钱,对求医者而言,就是直接关乎病人生死存亡的关键。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


这也是李金瑛坦言自己是幸运的原因所在。正是自己毫不顾忌“脸面”问题,迅速通过平台筹集到需要的钱,才让儿子得以顺利地进入医院治病。


相较于传统方式,互联网筹款方式能够更快地实现信息传播。今天的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79亿人,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数量不等的人。而朋友的朋友,则能更加放大信息的传播与覆盖范围。


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求助模式可能面临着需要提供各种纸质材料、面对面说明情况等问题,像水滴筹这样的个人大病救助互联网服务平台,依靠科技的力量,能够快速准确识别资料单据信息,既保证筹款案例的真实性,又能够提升筹款资质审核效率,让需要筹款的人迅速投入到筹款的进程中。目前,在水滴筹平台上,除了部分高风险案例外,大部分筹款人资质审核时间已经缩短到3分钟以内。


可以说,在这个求医过程中,水滴筹利用互联网优势,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加速器”,能够帮助筹款人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治病所需的资金。这对缩短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都起到了正面作用。


▲为陪患罕见病的儿子化疗,筹款用户丑红丽剪掉长发,成了一名“光头妈妈”,活动现场她摘掉帽子假发。


效率与安全的平衡


当然,平台的风控保障机制,也让筹款人与水滴筹平台之间,产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


李金瑛介绍说,此前在申请筹款、平台审核环节时给出的建议筹集额度与自己的目标有距离。李金瑛很坚决地表示,“这不能救我们的命,我知道我们这个病需要多少钱。”


其实,对于不同种类、不同严重程度的疾病,水滴筹会设立不同的筹款金额上限要求。据水滴筹风控治理中心负责人表示,患者在提交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后,水滴筹会自动匹配行业诊疗花费、过往类似病情筹款数据等,为该患者生成筹款金额建议。如果患者发起的筹款金额远高于平台建议值,水滴筹会有专门的医疗团队进行核实审查,确保筹款金额完全用于患者治疗。


这正是业务的复杂之处——不仅在审核阶段存在类似的“矛盾”,在筹到捐款之后,提款的速度也存在“矛盾”:筹款人希望审核越快越好,捐款人希望审核要更严格等。


来自湖南的陈军梁,他的小孩得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开始是进行放化疗治疗,接着做的CAR-T治疗,后来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在处于抗排异抗感染治疗中。


陈军梁表示,目前已经总共花费500万左右。“很多病人都急等用钱,平台是否可以在筹款准入资质上严格把关,在提款环节可以更简单一些?”这是陈军梁的声音,同时也是很多筹款人共同的想法。


平台连接筹款人和捐款人两端,两方人群这样的“矛盾”就需要平台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效率和安全的平衡,平台推出了“边筹边取”功能,用户可在筹款期内根据治疗需求多次申请提现,不限次数。并且,“边筹边取”功能全天全年都可操作,就算是在节假日,水滴筹也有专人值班在岗,保障可以正常进行打款。


而为了保障捐款人的权益,平台则通过提高透明度来实现。据介绍,现在每一笔水滴筹的捐款都是直接进入在平安银行设立的专户,跟水滴筹的自有资金是完全隔离开的,针对每一位患者都会开一个独立帐号。捐筹两侧均可清晰地看到银行每一笔打款的对账单明细,进一步提升了资金的透明度以及专款专用的可信度。


平台对于安全的看重不仅体现在提现环节,早在筹款人发起审核之初,平台便会在保障效率的前提下,通过多重方式进行持续审核。在水滴筹,平均每天有12个申请案例因不符合要求被拦截,2023年上半年,拦截并驳回不符合发起条件的筹款申请共计2096例,其中544个违规用户被平台拉黑。


▲开放日现场交流讨论。


更专业化的救助服务


除了依靠技术提升效率、保障安全之外,水滴筹在这七年间,也逐渐发展出更为成熟的专业救助服务。


对于筹款人来说,他们接触到最多的就是平台的顾问。目前水滴筹有近千名服务顾问。每位顾问平均每月为73名大病患者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从患者要发起筹款那一刻起,顾问就开始介入,为其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比如发起筹款申请、撰写筹款资料,打印病例材料和检查报告等。


颜桂花的女儿患有先天罕见病——粒细胞缺乏症,发现病情后就来到北京治疗,目前总共已经花费100多万。颜桂花表示,自己身边的一些朋友或病友,就有过因为无法拍照或不知道怎样处理材料,导致无法在互联网进行筹款的情况。


这就是互联网快速发展之下,社会不得不面对的“数字鸿沟”。水滴筹正是通过服务顾问来填平。


而这样的服务顾问,也在不断转型升级。据水滴筹介绍,今年水滴筹还升级打造“服务型顾问”,从患者日常服务、院内治疗引导、医疗费用报销协助、患者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丑红丽表示,在治疗过程中她也曾经历过绝望,“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在最困难的时候是顾问陪她聊天,像朋友一样开导她,帮助她梳理情绪。


除了筹款人日常接触最多的顾问,其实还有更多人在背后付出,从而保障筹款顺利进行。数据显示,每发起一个水滴筹筹款案例,背后都有七名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水滴筹风控人员日均审核案例1200件,客服人员每天服务6578个用户。


专业化的运营,让平台变得更加高效,让水滴筹能够不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据水滴筹介绍,自2016年上线至今,平台已经帮助近300万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及家庭,每53秒就有一个家庭从水滴筹发起筹款。


这些人在水滴筹得到超过4亿人的帮助,每秒钟就能得到9个人的捐助。这意味着,在我国10.79亿网民中,大约每3个上网的人中,就有1个人曾经在水滴筹捐过款。


公开透明汇聚信任


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化运营捐助方式,个人大病救助平台的运营模式也面临着社会认知和信任的挑战。一些人对水滴筹的真实性、透明度、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疑问和误解,甚至有些谣言和负面舆论,对这项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陈军梁看来,建立信任关系是最重要的应对方式之一。根据自身的经历,陈军梁表示要与更多的人建立起信任关系,关键要从服务顾问这里做起,也就是提供更好、更专业服务,比如多和患者及家属做更多面对面的沟通,撰写更好的筹款文案等。


陈军梁相信,如果服务顾问可以提供更专业、更高端的服务,让筹款人更快、更好地筹集到需要的治病费用,相信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平台。这样的人多了,信任就能逐渐地建立起来,爱心也能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


李金瑛可以说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现在,她的身份不仅仅是患者的家属,而且也是水滴筹的服务顾问。接触水滴筹之后,她发现平台并非像自己此前听到消息所说的那样。因此,她想把从平台这里得到的“这份力量传递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不要怕,安心地治病”。


而这也是水滴筹在9月5日举办首届用户开放日的原因所在。在这场主题为“开放透明 汇聚信任”的开放日上,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表示,“持续创造价值,坚持服务好每一位用户是我们不变的初心。通过举办用户开放日,我们希望持续倾听大家的声音,不断优化服务体验,构建良性的行业生态。”


水滴筹希望通过开放日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到水滴筹救助的方式和特点,消除对企业化运营捐助方式的误解和偏见,增加对水滴筹平台的信任和支持。


“多努力一下,往前多走一步,就是希望。”这是颜桂花在开放日活动上说的一句话,这既是对所有患者的激励,同样,也是对互联网筹款模式的一种激励。


互联网筹款模式目前尚在发展之中,难免会遭遇到不同的声音。如何更好地面对这些声音,消除疑虑、误解,以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呈现自己,是水滴筹的选择。


只有不断地听取更多人的声音,优化平台的筹款及捐款措施,让行业更加公开、透明化,行业才能够更好、更加可持续地发展,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帮助,让信心和信任在社会上扎得更深、更远。


文/郑远(媒体人)

编辑/郑伟彬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