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将城市绿地建设与养护问题列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专项治理。记者获悉,为推进“每月一题”工作走深走实,市区园林绿化部门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聚焦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城市绿地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每月一题”助力,海淀区上河村社区的土壤得以改良,斑秃、裸露的土地上如今草木葳蕤、鲜花盛放。


9月8日,海淀区上河村社区,居民们正在给裸露的土地补种玉簪、鼠尾草。何建勇 摄


专家帮小区改良土壤,裸露土地鲜花盛放


9月8日,记者在海淀区上河村社区看到,居民们正在给裸露的土地补种玉簪、鼠尾草。白色和紫色的花朵点缀在草地间,为小区增添了几分素雅。


“咱们居民注意了,如果原来种植的是麦冬草,咱们补种时还要补这个品种。”被居民围在中间的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姚士才正在讲解补植要点。他提醒居民,如果春天补种,可以稍微稀松一点儿,给植物留出生长空间,如果夏末秋初补种,则可以适当密一些,因为天气转凉,植物的生长时间也相应缩短。


社区存在斑秃、裸露土地,曾经是居民们关注的“老问题”。上河村居委会主任付丽霞说,近几年,物业公司逐步对绿植缺失土地分别进行了补种,但到第二年春天,部分植被无法重新生根发芽,仍造成斑秃现象。


借助接诉即办城市绿地建设与养护“每月一题”活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海淀区园林绿化局专家多次对社区绿化进行指导,从浇水、养护各个环节分析原因,怀疑是土质问题。他们对园区不同区域土壤进行了检测、化验、分析,对小区土质形成了专业的分析报告。“社区党委正在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党支部联系共建,邀请专家指导进行土壤改良。”


由于土质问题,上河村小区南北门区域往年撒草籽成活率极低,2022年撒了三次草籽,效果还是不理想。今年物业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结合土质检测报告,先对土质进行了改造,采购营养土与原土壤进行了混合,铺设了草坪,并定期对土壤进行杀菌,如今草坪已然绿意葱茏。


上河村社区还探索形成了“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其中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居委会为“组织者”、业主为“当家人”、物业公司为“大管家”、政府职能部门为“后援团”、辖区单位为“共建者”。


2022年,小区一株古国槐出现长势衰弱的情况。“国槐是咱北京的市树,看到古树衰弱,居民们也都挺着急。”北京市小区居民张丽君说。


为了保护古树,上河村社区党委利用合伙人机制搭建平台,“后援团”——海淀区文促中心协调颐和园古树养护专家,给小区物业绿化队讲授古树知识,并现场查看古树生长情况,及时告知区园林局将古树列入复壮项目,并邀请北京市园林局古树养护专家现场对古树进行把脉问诊,给出养护意见。如今,古树周围建立了保护区域,社区还协调交通、城管部门在人行道做了透气孔,改善古树生长环境,使其重现往日生机。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600个试点小区开展治理行动


2023年,北京将城市绿地建设与养护问题列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专项治理。上河村社区绿化的改变就是全市治理的一个生动案例。


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获悉,通过系统梳理市民热线反映的城市绿化高频问题,他们发现,居住区绿化问题占比超过85%。对此,城镇绿化处开展对全市253个街镇、6883个居住区的绿化养护管理主体情况、养护经费情况、绿地面积及存在问题进行摸查和调研。力争从小切口入手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大树遮光扫窗、危险树木清理、病虫害扰民等问题。


他们在全市每个街道选取两个试点居住区,从3月到10月启动为期8个月的全面治理行动,目前已完成474个,同时建立定期检查和检查问题挂销账机制,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林长制考评。


“我们创新机制,推进城市绿地精细化管理。首次将林长制工作机制运用于城市绿地建设管理工作,完善城市绿地市、区、街镇、社区四级林长责任体系,压实城市绿地管理‘最后一公里’责任。”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副处长高然说。


全市新增蚜虫、蚧壳虫类扰民害虫监测点


2021年以来,华北地区出现大量美国白蛾。美国白蛾的幼虫聚集在一起吐丝结网,除了对树木造成病害,落地后的“毛毛虫”还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以美国白蛾、蚧壳虫、蚜虫等扰民性林木有害生物防控为重点,抓好“每月一题”城市绿地建设与养护涉及林木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实现了“不成灾、不扰民、不出现重大舆情”的目标。


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书记、主任黄三祥说,他们倡导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印发通知,对平原生态林全面推行绿色防控,通过提高树势、剪除病虫枝、释放天敌昆虫、悬挂信息素诱捕器、设置阻隔环及捕获网等生物物理措施开展精准防治,提升绿色防控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推进三级监测测报点一体化管理,优化完善440个市级监测站点布局,新增蚜虫、蚧壳虫类扰民害虫监测点布设,及时掌握害虫的发生动态,科学预测发展态势。


4万多名居民家门口参加义务植树尽责活动


5月30日,东四二条社区外交部宿舍小区居民金大钧和邻居们一道,将1000余株月季种在了小区。“能在家门口栽花美化环境,不仅尽到了责任,还领到了证书,真棒!”


市园林绿化局义务植树处四级调研员杨振威介绍,今年,在首都绿化办的安排部署下,各区绿化办开展“义务植树进社区”活动,移栽补种、整枝修剪、有害生物防治、园林科普、家庭养花、古树保护等内容深受大家喜欢。截至8月底,全市共举办义务植树进社区活动944场次,惠及社区656个,4万多名社区居民参加。


“对于亲子家庭,工作人员科普园林植树知识、讲解义务植树和‘双碳’知识,针对社区退休人员爱花、喜欢养花的群体特性,我们在活动中为大家讲解家庭养花的知识。”他说,大家在社区中的空地种植月季,减少了裸露土地,让庭院花团锦簇。活动还邀请了专家,教居民修剪海棠、月季,用专业仪器为大树体检。


海淀公共绿地一张图将上线


为提升公共绿地的管理水平,海淀区也进行了探索。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张雅菊说,海淀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推动绿地基础台账电子化,数字管理绘成“一张图”,9月20日,公共绿地一张图将上线京办平台,推动城市绿地管理更智能、更高效。


据她介绍,针对公园内噪音问题,海淀区出台了《公园噪声管理试行办法》,签署《公园文体活动文明责任书》75份。通过区管公园声音控制分区管理、配置定向音箱等措施有效控制噪音问题。“我们还在全市首先关注居住区树枝扫窗挡光问题,率先出台了《海淀区居住区、居住小区树木安全隐患、树木扫窗挡光和病虫害扰民问题化解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居住区扫窗挡光问题的处置原则,同时邀请市级专家对居住区绿化管护相关问题与治理策略进行讲解培训,各街镇接诉即办类吹哨报到59次,解决问题53个。”


针对公共绿地、居住区办理时限较长的枯死树伐移问题,海淀区将此类案件法定2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办结,加快这类接诉即办案件办理时效。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