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核心技术人员相继离职、拳头产品拓益(特瑞普利单抗)面临激烈竞争、研发管线数量变化不大、累计亏损额约80亿,君实生物危机重重。

两位核心技术人员离职

根据君实生物发布的公告,执行董事、核心技术人员冯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首席运营官及子公司所任职务。辞职后,冯辉将调任为君实生物非执行董事,且被聘任为技术咨询顾问,以确保相关研发工作的平稳推进和顺利过渡。

稍早前,武海因其他工作安排,辞去君实生物第三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职务。辞职后,武海将不再担任君实生物任何职务。至此,君实生物4位核心技术人员中,仅剩张卓兵、姚盛二人。

在君实生物的研发团队中,冯辉与武海都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今年46岁的冯辉为君实生物核心技术人员,1997年获得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9月毕业于美国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获得分子药理学医学博士学位。入职君实生物前,冯辉先后就职于美国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HumanZyme Inc.、MedImmune Inc.(阿斯利康附属公司)等。

冯辉曾带领团队成功研发首个成功上市的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这也是君实生物的核心产品。2022年,该药在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78.77%。此外,冯辉还参与君实生物JS001、JS002、JS004 等多项抗体药物项目早期的研发工作。

武海出生于1973年,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生物化学系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美国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德克萨斯大学,获得基因与发育学博士学位,2003年3月-2007年9月为斯坦福大学生命医学博士后。在2022年年报中,武海已不在君实生物核心技术人员之列。

今年5月底,君实生物原副总裁陈巍也在朋友圈发文宣布离职,离职前陈巍为君实生物副总裁,负责君实生物市场准入、政府事务等工作。

研发队伍半年减少百余人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旨在通过源头创新来开发first-in-class(同类首创)或 best-in-class(同类最优)的药物,具备从创新药物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临床研究和开发、大规模生产到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已先后登陆港股和科创板。截至2022年末,君实生物已有4个产品商业化阶段,包括拓益(特瑞普利单抗)、君迈康(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民得维(新冠口服药)及埃特司韦单抗(新冠中和抗体)。

作为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君实生物近年来的研发投入居高不下,2021年、2022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69亿元、23.84元,研发管线的扩充、研发进度的推进以及合作研发项目的投入带来的费用增长是研发费用增长的原因。

这几年,君实生物的研发队伍不断缩水。2021年末、2022年末及今年上半年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896人、995人及854人,占员工总人数比例分别为31.94%、33.60%及30.81%。今年上半年,研发人员减少141人,整体已经低于2021年的水平。

与此相应,君实生物的研发投入也在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为9.49亿元,同比下降10.7%。加强费用管控,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更有利的研发管线,是君实生物给出的研发费用下降原因。

根据君实生物在2022年年报和2023年半年报中披露的研发管线,从数量对比来看,除特瑞普利单抗研发进展外,其他研发管线没有明显变化,处于临床前、临床一期/二期、临床三期产品管线总量减少一项。其中,今年8月,君实生物与英派药业进行协商,基于商业考虑,双方同意终止上海君派英实药业有限公司及PARP抑制剂senaparib项目的合作。

PD-1单抗拓益竞争激烈

截至2022年末,君实生物已有4个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其中,新冠口服药民得维在国内附条件获批上市后,被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10亿元,相较于近9亿元的研发费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在最新财报中,君实生物表示,预计埃特司韦单抗(新冠中和抗体)不再产生收入。也就是说,能够扛起君实生物业绩的只有拓益和君迈康。

君迈康为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阿达木单抗为全球“药王”,上市后已经为艾伯维贡献超过2000亿美元的收入。截至2022年11月,君迈康累计获批8项适应症,拿到原研药修美乐在中国获批的全部适应症。不过,百奥泰生物、海正药业、信达生物、复宏汉霖、正大天晴旗下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也已在国内获批,且百奥泰、海正药业、信达生物旗下产品与原研产品在国内获批适应症一致。

截至2022年末,拓益(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在国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78.77%,相较于该药2019年10.03亿元的销售峰值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已有16款PD-1/PD-L1获批上市,被誉为国产PD-1“四小龙”的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PD-1)、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PD-1)、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PD-1)、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PD-1)均出现在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名单之列。谈判结果显示,拓益纳入医保目录的适应症集中在黑色素瘤、鼻咽癌、尿路上皮癌,鼻咽癌和尿路上皮癌与其他产品有所重叠。以2022年销售数据为例,百济神州PD-1单抗的销售额达到28.59亿元,远高于君实生物。

十年累计亏损约80亿元

何时才能实现盈利?这是包括君实生物在内多家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君实生物创立以来,累计亏损约80亿。其中,2013年-2019年的7年间,君实生物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此后,亏损额越来越大。2020年-2022年,君实生物累计亏损超过47亿元,仅2022年就亏损23.88亿元,创下成立以来的最高亏损额。今年上半年,君实生物实现营收6.7亿元,同比下降29.21%,亏损达到9.97亿元。

亏损不断加剧之时,源源不断的股权融资,一直在为君实生物提供资金支持。

君实生物在2018年港股上市时,募资26.24亿元;之后又数次募资,合计超过25亿元;2020年A股科创板IPO时,募资48.36亿元;2021年12月,君实生物子公司君拓生物实施A轮融资,所得款项12.75亿元将为君拓生物疫苗及抗感染药物管线研发及生产提供资金支持;2022年12月,君实生物通过定增募资37.77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上海君实生物科技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建设。今年6月,君实生物决定奔赴瑞士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募资总额不超过34亿,20亿投向创新药研发项目,4亿投向上海君实生物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10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据《证券市场周刊》统计,算上GDR以及A股定增,君实生物公开市场股权融资金额已达190.24亿元。

9月14日收盘时,君实生物科创板收于36.66元/股,总市值为361.4亿元。这一数值,距离君实生物登陆科创板首日151.00元的收盘价已经相去甚远。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