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9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到2025年,建成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初步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一体化知识产权数字公共服务平台。


王培章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积极对接国际通行规则、聚焦国内短板弱项和企业群众关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塑造良好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推进市场化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同发展,鼓励支持更多市场化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公益服务,加入公共服务队伍,着力扩供给、促普惠,更好满足创新主体多样化、层级化的服务需求。更大力度支持知识产权数据服务机构发展壮大,鼓励支持各地加大对知识产权数据服务机构在资金等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专利商标数据库。持续深化“减证便民”,加快实现专利费用减缴业务告知承诺办理,进一步降低创新发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其次,加快法治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国。强化新领域新业态创新发展的法治保障和制度支持,加强专利审查与新领域新业态产业发展的政策协同和业务联动,更大范围开展相关领域专利集中审查,实现专利审查与创新发展同向发力。提高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效能,健全知识产权行政诉讼案件线上应诉工作机制,拓展专利、商标巡回审理、远程审理范围,助力破解知识产权维权难、成本高的问题。


同时,丰富便利化举措,优化政务服务。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建设,实现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服务场所、流程指引和“好差评”机制等规范统一,到2025年,建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30个。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水平,推动在产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或工作站,提高服务的精准化和针对性。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推进知识产权高频服务事项移动端建设,加快实现专利、商标业务线上办理统一认证、统一登录,推动更多知识产权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到2025年,建成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初步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一体化知识产权数字公共服务平台。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