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优化住房限购和增值税免税年限,以及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两项政策。


其中,最受公众关注的是,新政策调整了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的购房资格认定,从连续5年的个税缴纳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降为连续2年的个税缴纳证明或社保缴纳证明,大大降低了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的购房门槛。


此外,新政策还特别提到,大力加快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的保障性住房发展。


针对这两项政策,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广州放松限购政策,信号意义非常强,这表明在一线城市普遍出台“认房不认贷”政策后,一线城市楼市总体活跃,但从更广的视角来看,一线城市要在本轮楼市复苏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带动全国楼市优化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则还需要更多政策加码。


广州率先放松限购 外地人买房5年社保变2年


与“认房不认贷”政策一样,广州又成为本轮放松限购政策的首个一线城市,根据新政策,将本市住房限购政策调整为,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不含江高镇、太和镇、人和镇、钟落潭镇)、南沙等区购买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2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购房之日前2年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限购1套住房。


而原来的政策则是: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执行限购2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的政策;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购房之日前5年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在本市限购1套住房,从化、增城区按此政策执行。


对比来看,广州市此次的楼市新政有两大变化,一是限购的区域有所调整,除了越秀等6区外,其他区如从化区、增城区等已不在限购2套住房的范围之内;而针对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门槛,则将连续缴纳个税或社保的年限从5年下调为2年,叠加此前“认房不认贷”政策的落地,将极大降低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的购房门槛,提高外地人在广州买房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通知》还规定,将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番禺、南沙、增城等区个人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5年调整为2年。这一政策则降低了房屋交易的成本,有助于活跃楼市成交。


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 “十四五”期间保障房供应66


除了对商品房市场施策外,此次《通知》还将目光投向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明确要求,大力加快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具体举措包括提高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水平,完善户籍家庭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多主体、多渠道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立健全配售的保障性住房体系,稳慎有序开展规划建设等。


根据广州市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规划,到2025年,要全面完成66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公租房3万套、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逐步提高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标准,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66万套是什么概念?根据广州市的规划,整个“十四五”时期,广州中心城区计划供应10万套商品住房,南沙副中心和外围区域计划供应55万套商品房,即广州市在2021年~2025年期间的商品房供应量为65万套,这说明,在“十四五”期间,广州市的保障房供应量将大于商品房。


此次,政府再度发声,也让公众对广州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有更大期待。


广州楼市仍承压 新政预计会活跃楼市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再度率先出台限购政策加码楼市,或许与楼市景气度不高有关。


此前,广州等四大一线城市已落地“认房不认贷”政策,新政出台后几天,北京、上海的成交量均翻倍,但广州的成交量仅涨20%,中指院统计的数据也显示,新政之后,广深的购房意愿变动幅度、房价上涨预期均不及京沪。


根据合富研究院统计的数据,“认房不认贷”新政落地首周,广州“中心”及“近郊”受政策带动更明显,新建商品住房成交环比上升16%和32%,远郊成交“失色”,全市新建商品住房整体成交量上升15%,新政第二周,广州全市新房市场总体成交规模环比上升6%,新政第三周,成交规模则转为环比下滑6%。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在一线城市全面“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后的首周即(09.04-09.10当周),上广深3城市场情绪指数持续回升,其中,北京2023年第37周情绪指数为-0.72,上海、深圳2023年第37周情绪指数分别为-0.70、-0.53,但广州市场情绪指数水平仍然最低,为-0.80,较前一周上升0.02,但仍处于低迷区间。


严跃进认为,广州此次新政放松了限购,还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进一步盘活楼市交易,促进广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燕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