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来逛公园的吧?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个公园的特别之处吧。”9月1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一行刚到北京市房山区拱辰街道昊天碳中和公园的大门口,就有一位大爷热情地打招呼。


大爷名叫徐树贵,是一名退休教师,目前在拱辰街道“敢碳号志愿服务队”当志愿者,每天到昊天碳中和公园给市民讲解公园的碳中和理念以及双碳知识成了徐树贵的日常“工作”。


2020年9月22日,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房山区拱辰街道就把如何在城市街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摆到了重要的位置。据了解,在2020年底,拱辰街道与专家团队合作,共同制定《拱辰街道碳减排行动计划》,并于2022年建成昊天碳中和公园,在践行绿色低碳原则服务市民的同时,也让公园成为了传播绿色知识、提升市民绿色素养的一个基地,并成立“敢碳号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大部分来自周边社区、学校等,通过志愿服务,吸引全民参与低碳公园共建共治,全国多地前来参观学习。


碳中和发展理念仅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在房山区落地生根,成为“全国向绿”的一个样板。


“敢碳号志愿服务队”的徐树贵向记者介绍昊天碳中和公园。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摄


公园建设:改变思路,把难点做成亮点


从房山区昊天碳中和公园东门进入,拾阶而上,当到达山顶的时候,一个偌大的公园一下子映入眼帘,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


昊天碳中和公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昊天碳中和公园曾是一处渣土堆,影响环境,街道充分考虑周边百姓需求,就地消纳了5万方建筑渣土,并采用施工零废弃物、运营零废弃物、利用可再生能源、用电光储直柔、消耗近零新水五大低碳设计理念就地建成了现在的碳中和公园。该公园总面积约6.4公顷(96亩),绿化面积约5公顷。


这个公园是如何实现碳中和的?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在建设运营方面,有关方面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努力:其一,渣土就地造山,因为渣土不外运,既避免了二次征地建设的碳排放,还免除了外运产生的碳排放;其二,利用新能源,公园完成装机约98千瓦的光伏太阳能发电配套,年均发电量约11.2万度,相当于50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在满足公园内部用电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一小部分清洁能源上网;其三,公园加大雨水回收和中水的利用,除了饮用水、洗漱水外,不再消耗自来水资源;其四,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内部循环,就连被修剪下来的枯木、树枝都被用来做移栽小树的支撑架,有的则被用来做成指示牌等。


在昊天碳中和公园,光伏太阳能面板、电动汽车充电桩、雨水收集池、太阳能充电亭、智能垃圾桶、低碳卫生间、光储直柔配电室等低碳元素满布公园角落,这些低碳绿色技术是拱辰街道与专业机构通过“碳中和技术挑战赛”的形式筛选出来的,与公园场景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每一个低碳理念都被写在了固定的展屏上,一块电子屏实时显示着这里的发电量、用电量、用水量等能源参数。


不仅如此,在一些小树上,“隐藏着”一个个人工藤条编制的鸟窝,一些小动物已经在公园安家。昊天碳中和公园杨瑞山说,这是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希望把公园打造成市民和小动物的共同乐园。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如何在一个街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一道考题,而当时正好有一个渣土山需要治理,在街道有关领导的推动下,经过向专业机构的咨询,很快达成了建设碳中和公园的一致意见,结果一举两得,思路一变,曾经的枷锁变为现实的条件。


片区发展:紧跟政策,把减碳变成增福


中建学府印悦项目施工负责人看着眼前的发电玻璃墙幕,自豪地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这个小屋是楼盘项目的配套公共用房,采用钢框架结构建设,采用可回收材料,墙体内要做严密的密封膜,用来隔绝能量流失,房顶自然光可以透射到屋内北侧。”


中建学府印悦项目的零碳小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摄


这个位于良乡大学城附近的楼盘,为了展示其在绿色低碳上的追求,用半年时间,打造出房山区首个零碳小屋。除了建筑本身外,小屋外墙可以发电、玻璃可以发电,从而实现了用能的自足,也自然成为楼盘的亮点,人们纷纷前来参观体验。


同在拱辰街道辖区的北京电力设备总厂,在办公楼和厂房楼顶也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技术。据该企业《2021年度社会责任工作报告》显示,装机容量达4.5兆瓦,可实现年发电量约522.27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339.17吨。


据了解,为了营造全民减碳的氛围,2021年5月27日,街道以“爱企加速、减碳同路”为主题,向辖区各企业发出了碳减排的号召,辖区企业积极响应,让碳减排落地有了更多生动实践。


如果说,企业转型,积极向绿色发展营造了良好低碳氛围的话,那么在一个街区,精雕细琢,硬是把能源节约下来,把碳排放降下来则需要一番硬功夫。为了摸清区域内碳排放的家底,精细制定碳减排行动计划,拱辰街道联合专业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利用数字孪生等最新技术支持街道的碳减排行动,主要是摸家底、定目标、明措施,以此来推动碳减排行动计划的制定。


然而,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记者在拱辰街道了解到,因为绿色低碳一开始还是个新鲜事物,很多数据需要系统化的统计;其次,街道是一个基层政府,数据的统计较为庞杂;同时,在一片街区、不同业态中,数据的统计各不相同。但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在街道的多方协调下,经过努力,终于摸清了拱辰街道的碳排放家底,这也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基础。


不仅如此,拱辰街道与专业团队也在梳理和总结昊天碳中和公园的建设经验,据了解《碳中和公园实施指南》也有望于近期发布,今后还将以昊天碳中和公园为依据发布“碳中和公园”建设标准,这将为全国碳中和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3年来,从一个公园入手,到一个城市区域的碳减排行动,拱辰街道为城市区域低碳发展打了个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