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医用辅料第一股”光环的敷尔佳上市仅57天,股票已跌破发行价,总市值从上市首日最高点的320.16亿元跌至9月26日收盘的194.2亿元。面对“轻研发、重销售”言论、业绩增速变缓且今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董秘突然辞职等问题,敷尔佳该如何破解“危局”?


上市57天,股价“破发”


敷尔佳从事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8月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医用辅料第一股”。股票发行价为55.68元/股,上市首日以80元/股高开,一度冲上80.4元/股,达到上市至今的最高价,当天最终以70.7元/股收盘。上市后第五个交易日(8月7日),敷尔佳股价首次跌破发行价,此后股价一路震荡下行,截至9月26日收盘,股价已跌至48.53元/股。


尽管多家证券机构对敷尔佳做出“增持”“买入”“持有”等建议,但股价表现并不给力,敷尔佳总市值已经从上市首日的最高320.16亿元缩水至9月26日收盘的194.2亿元,蒸发125.96亿元。股东总户数也从上市当日的37080户减少至9月20日披露的27774户,减少25.1%。


有投资者提问,“上市没多少天就破发,是定价过高还是销量下滑?”对此,敷尔佳回复称,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这一回答似是颇为无奈。


另一件让敷尔佳近期备受关注的事件,是董秘的突然辞职。9月13日,敷尔佳发布公告称,董秘沈晓溪因个人职业规划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任何职务,这距离敷尔佳上市仅44天。沈晓溪直接持有敷尔佳股份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6%。沈晓溪辞职后,敷尔佳董秘一职暂时由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立国代行职责。


今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敷尔佳在售产品主打医用辅料和贴、膜类产品,并推出水、精华及乳液、喷雾、冻干粉等其他形态产品。产品体系以适用于轻中度痤疮、促进创面愈合与皮肤修复的Ⅱ类医疗器械类产品为主,多种形式的功能性护肤品为辅。其中,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是国内第一批获批上市的透明质酸钠成分的Ⅱ类医疗器械类产品。


2019年,敷尔佳营收、归母净利润曾达到三位数的增长,增幅分别为259.44%、231.2%;2020年开始,增速放缓,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增长幅度分别为18.07%、4.08%、7.25%;归母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24.38%、5.15%。今年上半年,敷尔佳实现营收8.69亿元,同比增长6.33%。其中,线上渠道收入3.92亿元,占比约45.13%,均为互联网电商平台销售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4亿元,同比下滑1.09%。


对于增收不增利,敷尔佳表示,主要是因为线上直销收入持续增长带来营收增长,但线上销售占比增长带动相关销售费用增加、北方美谷基地启用以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拉低净利润。


被指“轻研发、重销售”


研发及销售方面,此前也一直有言论称敷尔佳“轻研发、重销售”。上市前,敷尔佳还曾被深交所问询,要求结合研发团队状况说明其在市场需求发现、产品方向选择、配方开发、包装设计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的具体体现。


今年上半年,或能从一些数字的变化看出敷尔佳在研发上的努力。报告期内,合并利润表的研发费用约1103.16万元,同比增长33.95%。从研发人员数量来看,截至2023年6月30日,敷尔佳研发人员数量已经从2020年的4人增加至2023年的22人。


销售方面,今年上半年,敷尔佳销售费用为2.21亿元,同比增长19.69%,占总营收比约为25.43%,主要是报告期内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加宣传推广费投入所致。


在2023年半年报中,敷尔佳称,皮肤护理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家公司的销售策略及销售模式,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对销售模式迭代的警惕性,决定其能否持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由于公司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市场推广投入持续增加,尤其是广告宣传推广费用投入增长较快,未来公司销售费用可能持续增长,若上述销售费用投入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则可能使公司盈利能力下滑。


敷尔佳表示,未来将采用多元化、互动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手段,促使营销费用向经营业绩积极转化,持续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