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9月27日,随着首艘LNG船在天津南港北京燃气LNG码头顺利靠泊并完成接卸,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接收站、一期储罐、天然气外输管线等建设内容相继进入调试和试运行阶段,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投产成功,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天然气储气调峰和应急保供能力,缓解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供需压力,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及能源低碳化转型。


9月27日,首艘LNG船在天津南港北京燃气LNG码头停靠。北控集团供图


据了解,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按照“同期建设、分期投产”原则,共分三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座年接卸能力为500万吨的LNG码头,最大可靠泊载运量为26.6万立方米的LNG运输船舶,以及4座LNG储罐、日气化能力为6000万立方米的接收站气化设施和配套汽车装载设施、一条长217公里的天然气外输管线。三期建设完成后,应急储备天然气的能力达12亿立方米。


为保障此次首船LNG顺利到港接卸,北控集团所属北京燃气集团提前围绕人员培训、应急响应、合规手续、资源筹措等八个方面开展生产准备工作。9月15日,自澳大利亚格拉德斯通港启运的LNG船伯里克利号经过17天海上航行缓缓驶入天津大港港区,历经四个多小时,顺利靠泊北京燃气LNG码头泊位。伯里克利号是专业的LNG船,该轮船长290米、船宽46.4米、吃水11.2米,此次装载LNG16.3万立方米,这是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码头及接收站建成开放后迎来的首艘LNG船舶。


9月27日,首艘LNG船在天津南港北京燃气LNG码头顺利靠泊并完成接卸。北控集团供图


据北京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LNG卸载之前,接收站操作人员将岸侧卸料臂与船体一侧的连接法兰连接,随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卸料臂、管线和储罐进行预冷和填充。“船上的LNG温度为-162℃,管线从常温直接注入低温LNG,易发生变形或破坏,因此通常需要先慢慢降温,也叫预冷处理。”该负责人说,为了缩短首船在码头停泊时长和减少预冷时LNG的消耗,接收站对LNG卸载管线提前采用低温氮气进行预冷,使温度达到零下120℃。随后船上的工作人员会操作喷淋泵将低流量的LNG输送至卸料臂和管道进行预冷和填充,这个过程持续大约15个小时。完成后将进行储罐的预冷,经过约100小时,储罐预冷达到低温要求和液位,即可将船上剩余的LNG通过多台卸货泵以每小时11000立方米的流速卸至储罐。


记者了解到,在预冷、填充和卸载的过程中,岸侧和船侧工作人员都要忍受各种天气变化,24小时不间断巡检和监控。基于安全管理,在码头及接收站防爆区域内禁止使用非防爆手机等电子产品,主要的通讯工具就是防爆对讲机。在LNG卸载过程中,船侧会开启水幕,以防LNG泄漏后对船体的损伤。而在岸侧紧挨卸料臂的位置,还有几个红色柱体设备,该负责人说,“这是消防水炮,当LNG船发生火灾或LNG泄漏险情时可以第一时间用高压水远距离扑救,保证船岸安全。”


据了解,储罐内的LNG,通过罐内的低压泵将其输送至高压泵增压,再经过气化器进行气化,或者直接输送至汽车装载设施进行液态分销。该负责人表示,伯里克利号离泊后接收站相继进行了低压泵、高压泵、压缩机和气化器等设备设施的测试运行,并实现气态外输,外输的天然气将通过217公里的管道经天津、河北输送至北京的城南末站。


北京是全国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城市,近年来,北京燃气集团在北控集团整体战略布局下,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扩大服务范围,加快在天津、河北等地布局。该项目是国内第一个同时获得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两家新兴多边开发机构国家主权贷款的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薄膜技术建设陆上大型LNG储罐的项目,与传统镍钢储罐相比,薄膜罐钢材用量少,同等外径尺寸下,有效罐容增加约10%。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装船泵国产化应用的项目,解决了国内大流量LNG低温泵关键技术问题。


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所在港区是天津港的最南端大港港区,该港区是距离首都最近的港区,北侧靠近大港港区10万吨级主航道。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平台+应用”模式,开展数字孪生体建设及数字化场景应用,构建与物理空间相匹配的数字空间,将智能巡检、5G技术深度融入接收站运营之中,进而实现接收站生产运营的全面感知、预测预警和协同优化。


北京燃气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于2020年1月9日取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一期工程于2020年3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22年底机械完工。随着项目一期工程投产成功,将大大提高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应急调峰和供应保障能力,为京津冀地区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清洁能源保障。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