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5日,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等地举行,活动包含开幕式、国际非遗展览、非遗对话、各区分会场活动等内容。


截至目前,已有近20个国家、500余名代表、300余个项目、2000余件作品报名参加活动。“玄圃积玉——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茶和天下——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览将与观众见面。


传承人现场讲解非遗技艺


10月9日,北京国际非遗周预热活动在北京红桥·观坛艺术空间举行。活动现场,我国首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昆曲”、最新列入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的花茶制作技艺,以及极具北京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木版水印技艺、风筝制作技艺、传统香制作技艺(药香制作技艺)、北京绢人等一一亮相,非遗传承人带领观众亲手制作非遗产品,讲解非遗技艺。


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展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将纸张压到木板上之前,先用刷子轻轻在木板上涂抹,把握颜色的浓淡,纸张挨在板子上要快速压下去,这样比较容易上色。”木版水印技艺北京市西城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红霞一边说着,一边教观众如何通过压印复制出一幅齐白石的作品。


“木版水印技艺起源于1300多年前的雕版印刷术,分为三道工序:工描、刻板和印刷,明朝时发展到顶峰。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原作只有一幅,无法满足普通人观赏的需求。第一张木版水印作品,来自张大千先生的《敦煌供养人》,可视为荣宝斋木版水印诞生的标志。后来,我们把木版水印拓展到写意画、工笔画等方方面面,复制出了《韩熙载夜宴图》等传世名画。”孙红霞对记者说。


已有近20个国家、300余个项目报名


据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北京有13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4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3个市级代表性项目。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之际,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文旅局和部分省市文旅部门承办的首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将于10月22日至25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等地举行。活动以“大美非遗 和合天下”为主题,包含开幕式、国际非遗展览(公众展自22日下午至25日)、非遗对话、各区分会场活动等内容。


外国友人体验京西皮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举办国际非遗周活动尚属首次。截至目前,已有近20个国家、500余名代表、300余个项目、2000余件作品报名参加活动。同时,活动还将邀请150位非遗领域相关代表参与非遗对话活动。


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茶和天下”展区将亮相


据了解,本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开幕式以“鼓舞世界”为主题,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通过中外鼓、舞类非遗展演,展现出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艺术特色,描绘不同文明和合交融的美好画卷。


非遗展览由序厅、国际展区、中国展区、“非遗+旅游”推介四部分组成,以视频展播、图文展览、展示展演、现场活动、发布推介等形式,全面展现“大美非遗 和合天下”主题。其中,国际展区以“美美与共”为主题,邀请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遗项目参展,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欧洲、拉美、非洲等地区。


北京风筝哈”制作技艺展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中国展区分别以“玄圃积玉——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茶和天下——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为主题。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通过展品展示、活态互动、场景还原、沉浸式体验等形式,集中展示京津冀山水相连、人文相牵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貌。“茶和天下”展区以运河茶路、万里茶道、海丝茶路为主线,16个省市以茶为主题设置非遗静态展示、活态展演、互动体验等,集中展现茶文化的魅力。


“非遗+旅游”推介采用推介+展示展演等方式,展现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剪影。非遗对话以“非遗保护 当代实践”为主题,立足非遗保护的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将邀请国际组织代表、外国驻华使节、国内外非遗领域专家学者、传承人以及文旅企业及行业协会代表等150人展开非遗对话和研讨。活动期间,组委会还将协同各区文旅资源,同步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非遗活动。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