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表现有时不典型,如进食变化、睡眠变化、脾气大,有时甚至被当成青春期叛逆来对待。”在渡过抑郁患者社区主办的“无需抱歉”抑郁青少年艺术作品展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教授如是说。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多维度、异质性精神障碍疾病。据统计,我国约有4800万抑郁症患者,抑郁症识别率、就诊率及治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数据,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和高压职业人士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由郑毅教授带领团队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流行程度较高的精神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抑郁障碍占3.0%、抽动障碍占2.5%。


“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关系到他们正常的发育成长、学习和社交功能。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精神疾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郑毅教授指出,早期识别和干预青少年抑郁至关重要。


活动现场,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与渡过抑郁患者社区共同发起的《2023年青少年抑郁防治现状调研报告》项目启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教授介绍,经过规范的治疗,抑郁症患者可以恢复情感功能、工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需要社会各方给予相应的支持,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支持患病的青少年康复回归。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