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陶野)10月16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包括自媒体诽谤“蚂蚁森林”案在内的,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的典型案例。最高法在阐述该案典型意义时称,本案对网络自媒体恶意侵害知名企业名誉权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依法惩治对民营企业的诽谤、污蔑等侵权行为,也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社会绿色公益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最高法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2021年5月6日,被告某文化公司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蚂蚁森林利用全国用户积攒碳排放指标,再将排放指标卖给重污染企业,帮助重污染企业污染环境等。该文章发布后,阅读量超7万余次,引发不少读者留言质疑。


此后,某文化公司又将案涉文章转发于其在今日头条号等运营的多个自媒体平台账号中。2021年5月8日,网络自媒体某传媒公司也在其微信公众号等多个自媒体账号中转发了案涉文章。蚂蚁集团曾就案涉事件发布澄清说明,并向某文化公司、某传媒公司发送律所函,但收效不佳,遂以两公司侵犯名誉权,损害“蚂蚁森林”绿色公益项目声誉为由提起本案诉讼。


事实上,社会公众在“蚂蚁森林”小程序中种下虚拟树后,蚂蚁集团将通过公益捐资的方式交由合作方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进行实际种植,蚂蚁集团对“蚂蚁森林”项目种下的绿植不享有财产性权利,更不会因此而获得碳排放指标,并且从未以此进行过碳汇交易。审理法院认为,“蚂蚁森林”项目的合法权益应该受到法律保护,被告所经营自媒体发布的案涉文章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遂依法判决两被告停止侵权、删除案涉文章、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


最高法在阐述该案典型意义时称,部分网络自媒体为博取眼球,对热点事件进行恶意消费,有些甚至形成“蹭热度-引流量-涨粉丝-变现”的灰色流量营销产业链,并通过搭建自媒体矩阵在不同自媒体平台同时发布虚假、不实信息,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声誉造成严重冲击,极大损害了企业通过大量投入和长期经营打造的良好形象。


最高法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回应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关切,发布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将进一步推动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本案对网络自媒体恶意侵害知名企业名誉权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依法惩治对民营企业的诽谤、污蔑等侵权行为,也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社会绿色公益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编辑 徐超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