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思炀)10月18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第十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承德)大会近期在河北承德举行。会议提及,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要提升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重点食品质量安全,下苦功夫解决2%—3%的农产品不合格问题,持续完善进口食品全链条监管体系。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在“产”“管”“治”上下功夫,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政府监管、社会共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监管和高水平治理的有机统一。


本届会议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指导,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德市人民政府主办,承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办。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一级巡视员杨玉兰建议,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创新驱动。要针对乳制品、肉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重点食品,开展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要围绕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营养健康特定需求,推动研发食品新品种;要引导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质量标准;要推动食品行业推行智能制造,采用绿色包装,使用清洁标签,加强品牌建设和品牌保护,培育食品质量安全文化。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肖放指出,近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是农安监管工作仍然任重道远,2%—3%的农产品不合格问题还要下苦功夫解决,高品质提升还要持续加力。


石家庄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石金峰表示,2022年,我国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食品,贸易额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随着食品贸易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进口食品风险环节和责任主体更加复杂,给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全新挑战。中国海关始终以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加强源头管控,严格口岸把关,强化后续监管,持续完善进口食品全链条监管体系,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