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文明存续的共同空间和宝贵财富。10月18日下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专题论坛由自然资源部主办,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协办。论坛上发布了“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以下简称“倡议”)。

 

倡议指出,要以清洁生产、绿色技术、循环经济为基础,深化海洋领域国际发展合作,促进海洋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探索多元融资模式,发挥蓝色债券、保险、基金等工具的作用,改善蓝色产业投融资环境,加强海水养殖、渔业加工、滨海旅游等合作,推进各国标准互认,取消不合理的进出口限制,构建顺畅互惠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提升蓝色产业交流合作水平。

 

同时,倡议鼓励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品等,鼓励和支持发展可持续渔业,合作开展渔业养护,使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惠及全人类。支持全球海洋空间规划项目的实施,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给海岸带和海洋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养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与韧性上,倡议提出,要推动加强对濒危海洋物种及重要栖息地的保护,开展建立和有效管理海洋自然保护地网络合作,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服务功能及价值。共同开展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和健康评价,支持实施基于自然的海洋解决方案,实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海洋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

 

在促进海洋健康与清洁方面,倡议认为,要反对核污染水排海,呼吁以负责任方式处置核污染水,控制并减轻倾废,减少陆地活动、船舶及其他海上设施对海洋的污染,降低水下噪声对海洋生物的侵害。联合开展海洋环境评价,发布海洋环境状况报告,促进海洋污染监管透明化,共同提高海洋环境污染防治能力。

 

倡议提到,要高度重视小岛屿国家和滨海地区对海平面上升的关切,加强海洋缺氧、海洋酸化、海洋升温及热浪、极地冰雪融化、海气交换与全球碳循环等研究合作。共建海洋科技合作平台,联合开展海洋观测、调查和研究项目,共建共享海洋观测监测网。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计划,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海洋基础能力建设。

 

此外,倡议提出,将海洋素养和科学知识纳入教育体系,保护海洋传统文化,尊重滨海原住民习俗,使科学与教育在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长期效力。开展海洋教育与文化交流,重视发挥青年作用,鼓励和支持妇女参与海洋事务,促进海洋人才联合培养。在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上,尊重各国多样化的海洋发展理念,广泛协商,凝聚共识。推动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社团、工商界等的广泛参与。

 

编辑 张磊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