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 见习记者韦英姿)10月19日,在2023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翟德罡表示,科技赋能态势愈发明显,裸眼3D、卫星遥感、数字孪生、云渲染等技术手段在文化领域广泛应用,不断彰显着首都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新水平。


翟德罡介绍,2022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555亿元,2023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收入9535亿元,同比增长14.8%,连续七年在全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保持第一。科技赋能态势愈发明显,2023年上半年全市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8.8%,同比提高两个百分点。裸眼3D、卫星遥感、数字孪生、云渲染等技术手段在文化领域广泛应用,不断彰显着首都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新水平。


“园区建设不断提质增效,拥有11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前面首位,认定98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地、优质文化企业的积聚地和市民文化消费的打卡地。大型文化活动彰显首都气象,刚刚过去的9月,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文化论坛等首都标志性品牌活动精彩纷呈,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翟德罡介绍。


翟德罡表示,当前,新一轮AI科技热潮引发生产业变革,创新与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文化产业如何抢占新机遇、布局新赛道、实现新跨越,值得思考。


“在科技交流中激发产业活力,突出新业态发展导向,培育壮大智慧文旅、网游电竞、网络视听等新业态,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迭代升级,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在政策创新中增强发展动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要素生产活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深化文化新业态全链条的政策研究,着力培育龙头和创新型文化企业,强化载体支撑。”翟德罡提到。


翟德罡表示,在创新发展中释放消费潜力。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积极创设智慧文旅、线上演艺、云娱乐等消费新模式,增加数智化、体验式、休闲式的消费内容,增强消费体验性、娱乐性、趣味性,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在融合创新中形成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入融合发展,持续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围绕新兴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和产业服务,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增效赋能。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