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在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徐佳提醒,钙剂品种繁多,选择钙剂时,应结合人群特点及所合并的疾病。


补钙前应测定血钙、尿钙水平


“轻度缺钙时,机体会调动骨骼中的钙来维持血钙的正常,严重缺钙时,可能会出现腿抽筋,甚至出现骨软化症,或诱发骨折。”徐佳介绍,缺钙表现不明显,需要监测血钙,尿钙进行检测;骨质疏松则通过骨密度等技术手段检测。


钙质补充建议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来补充,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选择给予钙剂补充。我国成人每日摄入钙的最大允许量为2000mg。徐佳建议,确定剂量前,患者应测定血钙、尿钙水平,结合其饮食中钙的摄入量综合考虑。例如,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mg,老年人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mg-600mg,过量可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婴幼儿加服钙剂更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小儿缺钙,容易患上佝偻病或软骨症,但服钙过量对生长发育也会造成极大危害。“补钙过多可使1岁以内宝宝囟门过早闭合,头颅不能随着脑部发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头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脑部发育;也会使骨骼过早钙化闭合,使身高受到限制。”徐佳表示。


选择钙剂应结合人群特点


钙剂品种繁多,特点也不同。无机酸钙含钙量较高,溶解度低,胃肠道刺激极大;有机酸钙钙含量偏低,溶解性较好;有机钙价格高、溶解度低、不易吸收,使用较少。“选择钙剂时,应结合人群特点及所合并的疾病。”徐佳解释称,缺乏胃酸者基本不能吸收无机酸钙,像婴儿胃酸浓度低,最好选有机酸钙;老年人常胃酸分泌减少,建议大于65岁服用有机酸钙;普通人群建议选含钙量高的无机钙,如碳酸钙。


此外,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合并高磷血症,不能选用含磷的钙剂(磷酸氢钙),宜选用碳酸钙、枸橼酸钙、醋酸钙,既可补钙,也可作高磷血症的磷结合剂,以降低血磷浓度。柠檬酸钙增加肠道铝吸收,服铝剂者禁用。葡萄糖酸钙不适用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补钙,建议选用枸橼酸钙。


徐佳建议,服用钙剂,一次大剂量顿服不如分次服用的吸收率好,可以早晚各服用1次;碳酸钙在酸性环境下吸收更好,应与食物一起服用,食物的刺激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可使钙的吸收效率提高;含草酸多的蔬菜(如菠菜、苋菜)会减少钙的吸收,尽量避免与钙剂同用。补钙时同时补充维生素D非常重要。


“补钙后,建议每3月检测1次血钙和尿钙浓度,如发生高钙血症应停药,尿钙增加需减少钙剂剂量。”徐佳提醒。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