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禁酒标识。图/电商平台截图


又有高校推出“禁酒令”,引发关注。


据河南工程学院网站近日消息,该院学生工作处发布最新版《河南工程学院关于禁止学生在校内饮酒吸烟的规定》,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任何场所吸烟、饮酒(包括含酒精饮料)和发生酒后失态不雅行为,任何人不得吸烟和动员组织饮酒。学生节假日离校返家期间,学校提倡健康生活、健康交往,自觉远离烟草,聚会时不饮酒、少饮酒。

对于学校发布的“禁酒令”,有人表示支持,认为“大学生就应该有大学生的样子,不应‘醉生梦死’”;也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学校管得太宽了,“禁酒令”真能起到效果吗?

事实上,河南工程学院不是第一个禁酒的高校,此前就有多所大学发布“禁酒令”。比如,2018年3月,云南艺术学院曾出台“禁酒令”,不允许学生饮酒,一经发现,学校将把学生酒醉后的照片快递给家长;2018年12月,西安翻译学院发布新规定,禁止学生在校期间喝酒,校内校外都不行,平时还会有相关人员在校门口检查学生是否喝酒……相关“禁酒令”也曾引发争议。

尽管各大学制定的“禁酒令”,内容不尽相同,标准有宽有松,但其核心是一致的,即提倡大学生不饮酒。国家层面也曾发布专门通知,禁止高校学生酗酒。

这些也都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有的学生以“诗酒趁年华”美化饮酒,将青春的迷茫寄托于酒精,以逃避课业负担和升学、就业压力;更有部分学生受“酒文化”社会风气影响,错误地认为要学会喝酒、提高酒量,才能适应社会,大学聚会活动“无酒不欢”。近年来,大学生酗酒后打架、拼酒闹事也一再发生……

这都表明,杜绝校园“酒文化”,加强健康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禁酒令”向学生亮明了“拒绝饮酒”的鲜明态度,也起到了正向的规制和引导作用。

但也要注意到,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只有“禁酒令”是不够的,更关键的依然在于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鼓励其增强自律。其中,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带头做到少饮酒、不饮酒。

而对于是否出台“禁酒令”,各学校则可因校制宜,结合自身情况,在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总之,饮酒不是大学生活的必备元素,青春的迷茫也不是要靠酒精来救赎。相反地,只有远离酒精的麻痹,自觉自律地形成健康生活习惯,做好学习职业发展规划,才能真正让大学生活青春无悔。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