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浙江省金华市三江街道阳光社区举行迎重阳节金婚庆典,参加庆典的老年夫妻们分切蛋糕。图/新华社


今天是重阳节,关于老年人的话题在舆论场再次得到了关注。有媒体探访发现,老年消费“将就”多“讲究”少,“年轻款式挑花眼,老年款式没得选”,相比于年轻款式的琳琅满目,很多老年人买不到合适的商品,因此也只能“将就”。


在媒体的报道中,有一个例子很典型。一位67岁的青岛市民想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婚礼,到附近的商场一看,“青年服装多种多样,老年服装店却只有两家,款式雷同而且普遍老气”。


老年人却嫌弃衣服“老气”,这很值得琢磨。这说明老年人有消费的意愿,也有“爱美”的需求,但消费环境却不够友好,对老年人消费缺乏洞察与关照。老年人被固化成了某种形象,其消费门类也被压缩和简化,甚至老年人自己对此都不满意,都嫌“老气”。


其实“银发经济”本该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我国的老年消费发展并不充分。国家发改委曾发布数据:2020年,中国银发经济总规模约5.4万亿元,占全球银发市场比重是5.56%。但与中国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20%以上的比重相比,这个数字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观。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像媒体报道的那样,老年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老年人不知道去哪消费。比如,老年人需要的带放大镜的指甲刀,镰刀状的梳子等不常见的物品,在市面上很难买到。老年人的需求,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此外,消费环境不友好的背后,也体现了老龄产业不够完善,老龄市场的供给过于单一、简单,老年产品被当作产品线的“次要门类”,缺乏对老年人需求的精准贴合。


这其实反映了一种思维,即老龄产品“不重要”,老年人的需求“很简单”,对于企业来说不值得花大力气生产有针对性的高质量产品。但从整体的人口形势和产业趋势来说,这样的思维其实已经不合时宜。


今年9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报告显示未来老龄产业将发生重大变化。比如“60后”将进入老年期,他们文化程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信息渠道多样,注重精神文化生活。


不难想象,他们的消费需求也会变得更加精致、多元,“将就”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老年人的需求。


所以,老龄产业也亟待整体的转型升级。老龄产业不是只有尿不湿、拐棍,他们也想穿好看的衣服,用上高科技的产品,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享受。


这些并不亚于年轻人的细分需求,也需要被市场看见,真正把老龄产业放到企业发展的中心位置,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让老年人有的挑、有的选,过上“精致”的生活。


另外从相关部门的角度说,也应当对老龄产业进行扶持和引导,帮助企业精准对接老年需求。


近期,工信部就发布了《2023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推广包括老年服装服饰、养老照护产品、日用辅助产品、健康促进产品、适老化家居产品等263种产品,其中不乏柔性翻身智能床、智能跌倒防护服等切中机构和消费者“痛点”的产品。


这些举措很有必要。银发经济虽然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但依然是个相对新颖的朝阳产业,如何培植市场,也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更具体的规范和支持,让企业知道该从何处发力。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


可见,老年人的消费远不止是一个“产值”“数字”那么简单,这关系到他们具体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他们晚年能否生活在一个轻松、自如并感到自我满足的环境中。因此,让老年人生活“讲究”起来,不仅有经济收益,更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值得全社会的重视。


撰稿/柳早(媒体人)

编辑/迟道华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