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北京常见植物》(木本篇),刘莹 韩烁 著,北京出版社2023年10月版。


分辨木本植物的方法


我们主要是通过叶片来识别北京城区内最常见的一些木本植物。在看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要学习一些描述木本植物外形的基本概念。


我们描绘一个陌生人,一般先从大的方面描述,比如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再描述高矮胖瘦,最后到皮肤黑白、眼睛大小等细节。认识木本植物也一样,先从大方面的外貌轮廓,再到枝条、叶片的细节,逐级描述。


第一步,我们要先确定,一株木本植物是乔木、灌木还是木质藤本。


乔木一般比较高大,从地面长出一根主干,主干上方是树冠。城市的行道树一般都会用乔木,我们最熟悉的杨树、柳树等,都属于乔木。乔木一般比较高大,6~10米高的算小乔木,高于30米的,叫伟乔木。不过现代园艺绿化,经常修剪,故意不让乔木长得太高大。


灌木相对比较低矮,它们没有明显的主干,从地面丛生出很多枝条。一般灌木都不会太高,不超过6米。城市中常用灌木当路边的绿化带,比如连翘、迎春,都是最常见的灌木。


木质藤本也很好认,它们的茎细长,一般都攀缘在其他树、栅栏或者墙壁上生长,不能独自直立。北京城中常见的木质藤本包括紫藤、地锦等。


第二步,要看叶子是以什么方式长在茎上的。是一左一右地长,还是轮着圈儿长。常见的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簇生等几种,很容易区分它们。


第三步,要看叶的类型,是单叶还是复叶。对于不熟悉植物的人来说,单叶和复叶可能还有点混淆,其实它们并不难分。在同一个叶柄上,如果只有一片叶子,就叫单叶;如果有多片叶子,就叫复叶。复叶的叶柄叫叶轴(也叫总叶柄),其上的叶片叫小叶。区分单、复叶,其实不是看每片叶子的大小,而是看叶片长在叶轴还是枝条上。常见木本植物中,槐树、香椿和臭椿都是羽状复叶,而杨树、柳树都是单叶。


第四步,要看叶片本身的形状。植物的叶子形状很多,大小差异悬殊,怎么分类呢?研究者选取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量叶子的长短和宽窄,看它们的比例。常见的叶形有鳞形、条形、刺形、针形、锥形、披针形、匙形、卵形、长圆形、菱形、心形、肾形、椭圆形、三角形、圆形、扇形、剑形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植物,不同年龄或者不同位置的叶子形状不一样。比如构树,书上说它的叶是卵形,但是幼苗时期的叶片往往有深裂,而长成大树以后,叶片则要圆得多。还有圆柏,它是二叶型,即刺叶和鳞叶,刺叶一般生于幼树上,而老龄树则全为鳞叶,壮龄树上既有刺叶也有鳞叶。


第五步,看叶子的细节:边缘是光滑的还是有锯齿?有没有裂?比如常见的园艺观赏植物榆叶梅,它的叶子边缘不但有锯齿,锯齿上还有小锯齿,这是它的识别特征之一。


辨认植物,最准确的方法是看它的繁殖器官——花和果,但是花、果往往有时间限制,在北方地区,很多植物的花期、果期都不长,这无疑给识别带来困难。在这本书中,我们特地选择了用叶片特征来识别木本植物,这样虽然不够“严谨”,能识别的种类也有限,但是对于北京城内最常见的几十种木本植物,基本够用了。


侧柏


学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别名:扁柏、柏树


高大乔木,高可达20余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枝条向上伸展或斜展,幼树树冠卵状尖塔形,老树树冠则为广圆形;生鳞叶的小枝细,向上直展或斜展,扁平,排成一平面。叶鳞形,长1~3毫米,先端微钝,小枝中央的叶的露出部分呈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背面中间有条状腺槽,两侧的叶船形,先端微内曲,背部有钝脊,尖头的下方有腺点。花期3—4月,球果10月成熟。


侧柏


侧柏多为高大、笔挺的乔木。叶子又扁又小,鳞状紧密地排布。侧柏是我国原产树种,人们认识、种植它的历史特别悠久,从商代就开始有人种植,《诗经·商颂》里就有记载。在传统文化中,侧柏是非常受文人、士大夫推崇的树木。侧柏主干笔挺,而且不惧风雪、四季常青,被认为具有正人君子的品格,是树木中的表率。


柏树的用途很广,其叶、枝、根、皮等部位可以入药,有安五脏等功效。柏树的木材呈淡黄色、质地紧密、富含树脂,结实又抗腐蚀,可以制作家具、建材,也因此曾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在西汉,王侯丧葬,需要用柏树芯材搭建椁室,即所谓的“黄肠题凑”。


与一般园林植物不同,柏树除了装饰庭院,还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在商代,柏树作为土地的神主,接受拜祭。还有一些柏树被帝王册封,比如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内,至今还保存有两棵被汉武帝封过的“将军柏”。


北京不少寺庙、园林中种植有古柏。比较著名的是密云新城子镇有一株“九搂十八杈”古柏,胸径近2.5米,据说树龄已有3500多年。在颐和园、天坛等古建筑群中,均有不少柏树。


元宝槭


学名:Acer truncatum

别名:平基槭、五角枫


落叶乔木。株高8~10米。树皮灰褐色或深褐色,深纵裂,小枝无毛。一年生小枝绿色。叶对生,掌状5深裂,长4~8厘米,宽6~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裂片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在萌蘖枝或幼树上叶的中裂片有时3浅裂,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5,网脉明显;叶柄长3~5厘米。花黄绿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排成伞房花序。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元宝槭


元宝槭是北京著名的秋叶观赏植物,秋天看的“红叶”,很多就是元宝槭。元宝槭树形优美,叶子为掌状,与鸡爪槭的叶子形状相似,但是叶子分叉没有鸡爪槭那么深。


元宝槭的叶子不只在秋天变色,它新长出的嫩叶也是红色的。暮春时节,一株元宝槭树上,叶子有新绿,有粉红,颜色浓淡相宜,观赏性很强。到了秋天,元宝槭的树叶颜色更加多变,有的偏黄,有的艳红,色彩非常浓烈。而且元宝槭树叶保持红色的时间比较长,观赏期可以持续三个月,叶子才会落光。


元宝槭的名字来源于其果实的形状。元宝槭的果实也是“翅果”,形状如元宝,只不过是扁平的。果实成熟以后,落地时会随风旋转。


北京郊区的密云、怀柔、门头沟等地山区,有野生的元宝槭。这种树耐寒、抗风,生存能力强,在庭院、公园都有园艺栽种。


银杏


学名:Ginkgo biloba

别名:公孙树、白果树


落叶乔木。株高可达40米。树冠圆锥形或宽塔形。长枝光滑有光泽;短枝幼时黄褐色,2~3年后为暗褐色,粗短,有密集的叶痕。冬芽卵球形,黄褐色。叶扇形,先端二裂,有时裂片再裂;基部楔形,叶脉二叉分,叶柄长3~10厘米。雌雄异株,球花生于短枝叶腋。种子核果状,卵球形、柱状椭圆形或倒卵球形,长2~3.5厘米,径约2厘米。球花期4—5月,10月种子成熟。


银杏


银杏是原产我国的树种,它们有独特的扇形叶片,辨识度非常高。银杏是高大的乔木,生长比较缓慢,所以也叫“公孙树”,据说人年轻时栽种一棵银杏,等到他有了孙儿,这棵树才能长到可以成材、遮阴。


银杏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根据化石证据,早在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一说是2亿年前的二叠纪),银杏就出现在了地球上。而且它们曾经一度分布广泛,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但是后来在恐龙鼎盛的侏罗纪、白垩纪,银杏的分布范围不断萎缩。后来到了冰河时期,大部分地区的银杏树都灭绝了,只在中国地区保留了一些。


现在大多数银杏都是人工栽培的,只在浙江天目山区,还存留一些野生个体。国外的银杏,也都是从我国输出的。


银杏雌雄异株,也就是说,它们跟人一样,分男女。到了秋天,雌银杏树会结种子。银杏的种子有点像杏,剥开黄色的外皮,坚硬的中种皮是白色的,这也是银杏得名的原因。银杏的种子有种难闻的臭味,专家推测,可能是为了吸引某些恐龙同时期的动物食用后传播种子。后来,银杏分布区大幅度缩减,除了气候变化的原因,或许跟这些动物的灭绝也有关系。


现在,银杏是城市、公园中常见的园艺植物。夏天满树绿色的“小扇子”惹人喜爱,秋天又变成金灿灿的黄色,特别漂亮。北京师范大学、地坛公园、中山公园、圆明园等地都有不少银杏,每年秋天,路面便铺满金色,引来不少人专门到此拍照留念。



学名:Diospyros kaki


落叶乔木。株高可达20米;树皮黑灰色,方块状裂;枝粗壮,具褐色或黄褐色毛,后脱落。叶卵状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18厘米,宽3~9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沿叶脉常有毛。叶柄长1~1.5厘米。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柿树既是果树,也是特别常见的庭院植物,在北京,很多古建筑周围、四合院里,都有柿树。柿树是落叶乔木,能长到20米左右,树皮为黑灰色,叶子为大大的卵圆形。


很多植物最引人注意的时候是春天或夏天,而柿树往往到深秋、初冬才被人关注。因为这个时候,它的叶子几乎落光了,而枝头挂满鲜艳的橙黄色果实。柿子成熟之后,硬邦邦的,口感极涩,需要放置很久,待软化之后才能吃。现在也有一些青色的脆果品种,但是在北京种植的,大多数还是普通品种。


柿子种植历史也很久,从西汉就开始作为果树被人们种植,而且柿子被认为有止口干、戒酒的功效。


不光是人们喜欢柿子,动物也喜欢。在深秋时节,经常能见到喜鹊在树枝上啄食柿子。据说喜鹊很聪明,能从满树的柿子中,找到最成熟、软甜的那个。


构树


学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


落叶乔木。树皮暗灰色,平滑或浅裂。小枝粗壮,密生茸毛。叶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不裂或不规则的3~5深裂,叶缘具粗锯齿,上面具粗糙伏毛,下面被柔毛,叶长7~20厘米,宽6~15厘米。叶柄长2.5~8厘米,密生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聚花果球形,直径2~3厘米,成熟时肉质,橙红色。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构树


构树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太熟悉,但是其实这种树特别常见。从暮春到夏末,有时无意间在路边看到一棵棵结着红果子的大树,走近细看,红艳艳的果子又不是一个完整果实,而是很多“小棒槌”样的果子聚集在中间的绿色小球上。这就是构树。


构树很容易辨认,它的叶片比较大,有点像成人的手掌,叶片的凹陷形状不规则,往往左右不对称。它的果子属于聚花果,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果实,其实是由很多小果子组成的。很多人看它的橙红色的果子,忍不住要问,能吃吗?回答是肯定的。构树果实可以吃,而且味道还有点儿甜。不过我们不提倡吃它。因为它的果子小,不像苹果、桃子那样可以去皮,果子上经常落满灰尘。而且因为味道甜,会吸引蚂蚁等小虫前来取食。


这种树繁殖能力很强,往往不用人特意栽种,在街边、宅院经常会见到它的身影。构树在我国南北各地都能生长,适应能力很强。构树古名楮树、楮桃,它的树皮可以入药,也可以造纸。


小叶黄杨


学名: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


常绿灌木。树皮灰白色,小枝绿褐色,四棱形,具短柔毛。叶对生,阔椭圆形或阔卵形,长7~10毫米,宽5~7毫米,叶面无光或光亮,全缘,革质,侧脉明显凸出,叶柄长1~2毫米,具毛。花簇生叶腋或枝端,无花瓣。雄花萼片4,卵状椭圆形或近圆形,长2.5~3毫米,雄蕊连花药长4~5毫米,不育雌蕊高约2.3毫米。雌花萼片6,长约3毫米;子房比花柱长;花柱粗扁,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中部。蒴果,长6~8毫米,近球形,无毛,具宿存的花柱。花期4月,果期6—7月。


小叶黄杨


小叶黄杨是北京最常见的绿篱植物,很多花坛、隔离带都有种植。小叶黄杨是常绿灌木,如果自然生长,能长到两三米高。但由于主要用作绿篱植物,常被修剪得不到一人高。


小叶黄杨的叶子很有特色,叶子的大小和形状有点儿像较大的南瓜子,叶片有一定厚度、比较硬,表面光滑,呈革质。它的枝条生长得非常密集,可以修剪造型。这种树冬季不落叶,四季常绿,不过冬季叶片颜色会暗淡很多,春天的新叶则翠绿鲜嫩。


在野外,小叶黄杨可以生长在峭壁、岩石缝隙间,但是通常长得非常低矮、树枝扭曲。所以有人会挖取野生的小叶黄杨做盆景。


从明代起,人们就开始利用小叶黄杨,认为它的叶子可以治疗暑热生疮。现代一般不作药用。


本文选自《认识北京常见植物》(木本篇),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刘莹 韩烁

摘编/安也

编辑/王铭博

导语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