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工人在河北省晋州市一家纺织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图/新华社


民营经济政策执行“梗阻”有望一一打通。


10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公告,国务院拟于11月组织开展2023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对北京、天津、河北等16个省(区、市)、国务院相关部门进行实地督查。为实现督查提质增效与减轻基层负担并举,国务院办公厅从即日起面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可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


从公告发布的征集内容看,包括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妨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影响扩大国内需求、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到位等五个主要方面。其中仅涉及民营经济方面又细分为7个具体条目。


细读就会发现,每一条均指向政府行政可能出现的“病灶”,也均触及经营主体和民众生产生活的痛点。就好比一个个高悬待解的问号,释放出解决问题的强烈信号。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7月和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相继发布,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后,多部门也密集出台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可以说,在政策层面,目前民营经济确实迎来了振奋人心的重大利好。


此番国务院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并将对16省(区、市)启动综合督查,旨在破解中央政策落地落实的难题,对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意义重大。此次督查,显然就是冲着解决实际问题去的。


事实上,今年7月,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已经面向社会征集十个方面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比较这两份文件,问题存在一定的契合度,如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对民营企业实行歧视化、差别化待遇等,但总体讲,这次的问题征集显然更具体、更聚焦,也更明白无误地直指误区、难点和痼疾。


这也表明,对于当下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机制性阻碍,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具体行政过程中的不当作为,中央密切关注、高度关切。


现实生活中,尽管很多地方也在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但很多时候,缺乏政策执行的延续性。诸如处罚不当、以罚代管、垄断经营、强制服务、不合理收费等乱象并未消除;更有甚者,部分地方官员滥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政企之间关系的扭曲,也导致民营企业与政府官员之间不时出现利益输送等情形。日前,辽宁省原副省长、省公安厅原厅长王大伟受贿折合人民币5.55亿余元引发广泛关注。


据庭审披露,辽宁省某知名民营企业被指向王大伟行贿,而王大伟也被指为多家企业在经营、案件处理等方面办事、平事。如此纠缠互动,不仅影响企业健康发展,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恶化了政治生态。


当下,我国总体经济环境趋稳,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逐渐提升,而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强势发力,民营经济正在持续发展。当此之际,必须采取强力措施,以稳政策来稳预期,以抓落实来促发展,确保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精神体现到每一个市场主体,浇水浇到根上。


借此次督查,企业和民众可以畅通表达渠道,释放民间活力,而地方政府也会因督导而受到触动并调整施政,积极行政,努力作为,真正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撰稿/龙之朱(媒体人)

编辑/迟道华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