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一带一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成百上千万人摆脱了贫困。”10月21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索尔海姆参加了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他表示,此次论坛是一个很好的盘点“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巨大成绩的方式,同时也有助于确定“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方向。

 

索尔海姆认为,未来“一带一路”将继续进行互联互通等“硬”投资,但也会关注更多健康、教育、文化、艺术领域的“软”投资,让“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沟通的桥梁。

 

除此之外,索尔海姆认为,“一带一路”的背景色已转为绿色,未来可以聚焦绿色革命和数字革命的融合,这不仅可以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可以拯救深陷气候危机的地球母亲。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巨大成绩

 

新京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闭幕。你此次参加论坛有何感受?你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十年来的发展?

 

索尔海姆:(高峰论坛)是一个很好的盘点“一带一路”十年来所取得巨大成绩的方式。自从这一倡议提出以来,世界各地已经建立了大量的“绿色走廊”。

 

例如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的铁路),埃塞俄比亚总理在论坛上也提到了这个项目。肯尼亚、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都有类似的铁路(包括蒙内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还有许多其他的“绿色铁路走廊”。这些(基础设施)不仅连接着人们,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最近,我们还看到太阳能和水电作为绿色投资主要工具的情况有所增加,这是非常好的转变。“ 一带一路”的背景色现在已经是绿色了。

 

总的来说,“一带一路”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成百上千万人摆脱了贫困。这十年来,“一带一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成功的基础上,(此次论坛)还要展望未来,探讨未来还可以实现什么目标。

 

新京报:“一带一路”已经走过了10年,你认为未来“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索尔海姆:我们看到习主席在讲话中给出的新方向,他说“一带一路”也应该关注“小而美”的项目。他多次强调“高品质”这个词。我认为他的意思是,“一带一路”将继续进行互联互通、铁路和电网等核心“硬”投资,但它也会更关注“软”的部分,更以人为中心,对健康、教育、艺术、文化、遗产等进行投资。

 

我认为“一带一路”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成为中国辉煌文化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之间的桥梁,譬如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欧洲等。


资料图: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图/IC photo

 

新京报:一些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仍存有疑虑,甚至提出指责。你如何看待这些批评之声?

 

索尔海姆:我看到了一些西方媒体、西方批华人士(对“一带一路”)主要有三方面批评。一是“一带一路”正在将发展中国家拖入债务陷阱。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都是来自西方。对于这一批评,西方需要先竖起一面大镜子照一照自己,而不是批评中国。例如,斯里兰卡总统维克拉马辛哈感谢了中国政府对斯里兰卡的紧急援助。

 

第二个批评是“一带一路”是棕色的,因为其对煤炭进行了大量投资。其实近年来中国决定停止所有海外煤炭投资,之后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投资国达成协议,重点关注水电而不是煤炭。现在,“一带一路”有大量绿色投资工具。

 

第三个批评简单说是,“一带一路”是中国树立良好形象的平台,是为了让中国在世界上获得更大影响力。这是正常的,当美国或欧洲援助其他国家时,这也是他们获取支持、增加影响力的一种方式。所以如果中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尊重。

 

我想说,我们可以同时对中国和美国怀有最深切的尊重。世界上没有国家愿意在中美之间作出选择,西方国家都希望与中美两国建立良好的民间关系以及投资贸易关系。

 

“一带一路”推动绿色革命和数字革命结合

 

新京报:你提到,“一带一路”的背景色正在变为绿色。事实上除“绿色丝路”之外,“数字丝路”等说法也越来越多被提及。你如何看待这种转变?

 

索尔海姆:我认为数字革命和绿色革命的融合是当今世界最有希望的方向之一。举个例子,我在四川省参观过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这里是四川一个长长的河谷。他们所做的事情非常有趣,他们大量投资太阳能和风能,但他们使用水力发电作为太阳能和风能的“电池”,因为风不是每天都有,而太阳在晚上没有光。这就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获得非常有效的能源系统。

 

中国拥有世界上所有主要的绿色转型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也有很多重要的企业。我们希望能将它们结合起来,从而进行数字技术覆盖的更高效的绿色革命,这是非常有希望的。

 

人们已经关注到将绿色革命和数字革命结合在一起带来的绝佳机会。而“一带一路”是向世界提供这些支持的主要平台,将为全球绿色投资提供巨大的机会。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新京报:习主席2013年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你怎么看待这个理念?

 

索尔海姆:这一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21世纪的所有重大问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恢复生态文明、让所有人摆脱贫困、提供新冠疫苗、抗击新的流行病、结束俄乌冲突或巴以冲突等,都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如果你将(竞争)视为零和游戏、如果国家之间经济脱钩,世界将变得更脆弱。但我们合作越多,世界就越强大。特别是中美关系,非常重要。但印度、土耳其、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欧洲等许多国家、地区也处于一个多极世界中,它们需要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裂的各部分。

 

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希望在于“走向绿色”

 

新京报:近些年全球气候危机加剧,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你曾担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你怎么评估当前的气候危机?人类避免气候灾难的希望在哪里?

 

索尔海姆: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许多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在中国,去年四川发生了干旱,河南省出现了极端降雨,今年河北省也出现了洪水。我们在全球各地也都看到了类似的事件,例如加拿大、美国、希腊和土耳其的大范围野火,以及去年巴基斯坦可怕的洪水等。

 

好消息是,世界已经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与过去相比,这些可怕事件造成的损失有所降低。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已经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但我们还没有走上解决气候问题的正轨。如果不采取行动,未来气候危机会更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行动。但我认为希望不在外交讨论中,气候会议几乎没有带来太多改变。我认为希望在我所说的政治经济(political economy)中,在世界商业领袖作出的决定中。看看世界各地,商业现在可以从“绿色革命”中看到巨大的机遇。太阳能是最便宜的能源,风能也非常便宜。如果你从煤炭转移到太阳能,你不仅可以省钱,也可以拯救地球母亲。

 

现在有一个过去没有的新机会,我们可以走向绿色,我们可以通过绿色发展让所有人摆脱贫困。所以,希望就在这个政治经济政策上。人类历史上首次,人们不需要破坏自然来促进发展。过去,如果你想发展,你需要破坏自然,你需要以煤炭为基础,这是本世纪以前的做法。但21世纪是关于绿色、清洁的经济发展。

 

新京报: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你如何看待中国近些年来在减排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索尔海姆:过去15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5年前来中国,我不会想在北京慢跑,因为我不想吸入烟尘污染。我那时和北京的居民交谈过,他们说想看到阳光、不想要这种污染。但后来在民众的鼓舞下,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常严格的行动。

 

现在,中国针对污染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成功的。中国已经摆脱了严重污染以及环境问题处于次要地位的局面,逐渐走到了环境保护的前列。中国在几乎每一项绿色技术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大约60%至80%的太阳能、风能、水电、电动汽车、电动高铁等都来自中国。

 

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植树国。中国计划建立巨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许多公园将建在青海、西藏等(例如三江源国家公园),这将让中国成为国家公园领域的领跑者。中国现在在自然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令人兴奋的进展。


资料图:2022年7月8日拍摄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美景。图/IC photo

 

新京报:COP2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即将于11月底在迪拜开幕。你认为今年COP会议应该重点关注哪些议题?本次会议需要实现哪些目标?

 

索尔海姆:我认为迪拜气候大会的主要议题将是考虑发展中国家提出的要求,即发达国家没有支付此前承诺要支付的(每年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发达国家能够向乌克兰或以色列提供大量与战争相关的支持,他们应该也能够为气候保护提供支持。

 

但归根结底,改变世界的并不是气候会议。外交只能让我们前进一点点,主要问题是政治经济。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巨大的进步,因为太阳能是宇宙中最便宜的能源,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因此,我们可以将可再生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不要绝望,政治经济承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看到中国、印度、美国和欧洲都采取了大规模的行动。这会是未来的希望。

 

新京报记者 谢莲 姚远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