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先择业还是先就业?怎样打造一份让HR眼前一亮的简历?如何获得一手的职位资讯?针对高校毕业生在“金九银十”中面临的职业发展问题,10月25日下午,由新京报联手直品公益基金会打造的“职引未来·‘职导师’来了——202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进校园特别行动”走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就业指导师与企业职导师做客线下会场,跟学生们分享“求职秘籍”。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这场活动以圆桌论坛的形式进行,现场模拟“压力面试”和学生互动交流,解决学生们在求职中的“痛点”。同时,百余家名企大厂携300余优质岗位在线供学生选择。


活动现场,“职导师”给参与互动的学生赠送奖品。 受访者供图


“职导师”帮学生对职业生涯“大事”做选择


“职导师来了”是由新京报联合直品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的进校辅导、岗位对接为一体的求职公益项目,活动期间,邀请企业管理者、行业前辈等走进高校,为学生们带来指点与帮助。


当日,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专场活动中,特邀规划职导师、BOSS直聘校园事务负责人胡爽为学生们提供了就业指导。他围绕“什么是好工作”“考研还是工作”“职业能力”“短期内难找工作,长期是否被人工智能取代”四方面,分享了他的思考和建议。


其中,对于如何选择一份工作,胡爽提出了“三要素模型”,即兴趣、天赋和社会需求。他表示,一份完美的工作是三个要素都有交集,但实际生活中,三者很难有交集,建议学生们可以先找到其中两个要素,再思考如何进一步满足第三要素。


此次活动采用了圆桌对谈的形式。 受访者供图


喜欢但“冷门”的岗位是否应该选择?“热门”的职业,但自身不具备天赋怎么办?胡爽认为,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选择,并且要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能胜任并坚持。“选择没有对错,要考虑是否适合自己,也要考虑自己的个性和偏好。”胡爽从自身出发,用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方法论帮助学生们了解各种选择的可能性,并做出更好的选择。


胡爽也在演讲的最后给大学生们“打气”,希望学生们对自己保持信心,“人类有难以被AI取代的特质,具有这些特质会发展更好,即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胡爽说道。


模拟“压力面试”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求职过程


圆桌对话中,艾默生(中国)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经理胡佳琳、海牙湾国际有限公司HRVP孙婧、上海钢联校招总负责人李俊竹、RCC瑞达恒资深HR经理臧安生从实战角度对学生提供指导,学生们可以通过举牌提问、模拟压力面试等方式和嘉宾进行互动交流。


在面试中哪些行为会“减分”?职场中是否存在性别偏见?“职导师”们具体介绍了各自公司的招聘情况和企业文化后,现场从“面试官”的角度解答学生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胡佳琳介绍,在面试中,面试官会注重和应聘者的沟通,也会关注其肢体语言和状态。臧安生表示,在面试前多了解自己和岗位的匹配情况是一个“加分项”。


“面试官”现场带同学模拟“压力面试”。 受访者供图


模拟“压力面试”点燃了现场的热情,同学们纷纷举手参与。“你这份实习怎么才有三个月?”“为什么要换另一个实习岗位?”“你在实习岗位中做了什么?”面试官李俊竹的“灵魂发问”一句接着一句,偶尔会打断滔滔不绝的面试者,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领略了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压力”。李俊竹笑着说,平时在面试中她不会这么咄咄逼人,会耐心听学生们讲完,但是“压力面试”的特点就是帮助面试官判断简历是否真实,并建议大家“要实事求是”。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在线上的直播带岗中,217家优质企业带来了389个招聘岗位供学生们选择,两万余人观看了直播,投递简历1100余份。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