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中国体育代表团旗在旗手黄晓连、孙刚的引领下走上亚残运会的舞台。

 

10月26日,在亚残运会轮椅击剑项目男子花剑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以45比26战胜伊拉克队,夺得冠军。这也是孙刚在本届亚残运会取得的首枚金牌。

 

22日上午,记者在训练场馆见到了旗手之一——男子轮椅击剑运动员孙刚,“被选为中国代表团旗手我非常骄傲和自豪,这是一份使命和责任。”孙刚说,希望在比赛中有更好的发挥,展现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和残疾人群体的精神风貌。


男子轮椅击剑运动员孙刚。受访者供图


轮椅击剑的魅力

 

孙刚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一个煤矿职工家庭,自幼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下肢不齐,但他很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乒乓球和篮球,性格也开朗乐观。他的表姐荣静是国家轮椅击剑队运动员,经过她的介绍和引荐,孙刚开始了解、尝试这项运动,并在初中毕业后入选江苏省轮椅击剑队。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因为轮椅击剑比较冷门,我也没见过,训练时对固定坐在轮椅上刺击、劈杀的动作不太适应,下肢动不了,总感觉使不上劲。”孙刚回忆,随着日复一日的训练,他逐渐爱上这项运动,重剑和花剑也成了他忠实的伙伴。

 

如今,孙刚已经在轮椅击剑上有了亮眼的“成绩单”:他曾获得2016年里约残奥会重剑个人、花剑团体金牌;2018年印尼亚残运会花剑个人、团体金牌,重剑个人、团体金牌,佩剑团体金牌;2020年东京残奥会花剑个人、团体金牌。

 

记者在训练场地看到,轮椅击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轮椅固定在剑台上,上身可以自由活动,但不能脱离轮椅,即臀部不能完全离开轮椅。由于轮椅击剑比健全人击剑时重心低很多,前进后退全靠手完成,竞赛时很考验上肢力量。试探、进攻的过程伴随着低吼和铮铮作响的交锋声,尽管运动员不能离开轮椅,但训练和比赛的场面仍颇让旁观者紧张,也很具有观赏性。

 

对孙刚而言,轮椅击剑作为个人性突出的竞技项目,需要在比赛场上与对手斗智斗勇,综合运用策略去赢得胜利。“双方运动员的实力比较接近,在比赛很焦灼的时候,就需要采取策略,通过转变去赢得比赛,这是让我非常开心的事。”孙刚说,轮椅击剑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

 

“亚残运会的成绩是给全家的礼物”

 

在得知自己将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时,孙刚惊喜又骄傲,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了一直支持他的爱人。“我的爱人给我提供了很多支持,她刚生完小宝宝,孩子现在两个月,为了备战亚残运会,我们这几个月都在训练。亚残运会上的成绩,也是给全家人的礼物。”

 

同时,孙刚也提到,当选旗手还是会有压力,因为对自己的期待会更高,“我会希望在比赛中有更好的发挥,能展现我们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和残疾人群体的精神风貌。”

 

和大众运动不同,专业竞技中受伤几乎是常态。轮椅击剑比赛和训练时,运动员的肩膀、肘关节和手腕是容易受伤的位置,孙刚的这些部位都曾受过伤。在一次肘关节受伤后,孙刚经历了几个月的扎针、打封闭等治疗,其间始终无法参加正常训练,“那时候连拿起这500克左右的剑都费劲,但也一直在做练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越锻炼肌肉就好得越快。”对孙刚而言,能够站上国际轮椅击剑舞台并摘得桂冠、为国争光,他经历的所有伤痛就都是值得的。

 

运动员往往在成败间浮沉,承受着超乎常人的压力。孙刚却觉得,失败更让他成长,很多在比赛中品尝到的心酸,都会激励他在之后的训练中调整自己,在下一次参赛之前做更充分的准备。比如在里约残奥会的1/4决赛中,孙刚输给了对手,4年后东京赛场再相逢,孙刚击败了他,“我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准备,战胜了同一个对手,也拿到了金牌,我非常骄傲。”

 

除了荣誉,轮椅击剑还让他收获了跨地区、跨国界的友谊。孙刚认识了很多外国运动员,并保持联系。“我们还会和中国香港轮椅击剑运动员一起合练,分享技术战术,有很好的沟通。”

 

希望更多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

 

据了解,我国首次参加轮椅击剑比赛是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并获得男子花剑团体金牌。2008年北京残奥会、2012年伦敦残奥会共获得12枚金牌,2016年里约残奥会夺得9枚金牌,2020年东京残奥会夺得11枚金牌……中国在轮椅击剑项目上硕果累累。

 

孙刚也感受到,轮椅击剑不再像最初那么“冷门”,国家队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座谈会时讨论的策略和战术越来越专业和先进,我们现在会根据主要对手的特点选择自己的教练,并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战术打法。”孙刚说,“我参加过两届亚残运会,国内举办的这次我觉得非常好,食宿、交通和志愿者服务等方面都非常好。”

 

此外,孙刚表示,他能感受到国家为广大残疾人群体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条件。“不少残疾人朋友会有点‘自闭’,不太愿意出门与人交流,我希望他们能走出来,多接触体育或竞技,现在国家也在推广,为残疾人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残联也会招收优秀运动员。”孙刚希望,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花更多时间走出家门,去参加体育锻炼。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