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正在进行,不论是开幕式现场,还是竞赛场馆、训练场地,都能看到身着青绿色服装、面带微笑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小青荷”,他们是这场国际赛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本次亚残运会上,共有约1.2万名赛会志愿者提供竞赛运行、注册制证、礼宾语言、媒体运行、后勤保障等13大类的志愿服务。四位“小青荷”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工作内容和体验也不同,但与残疾人群体近距离接触、为其提供服务,让“小青荷”们对残疾人群体有了全新的认知。

 

杭州奥体中心篮球馆志愿者,陈一然

“用轮椅代替双腿完成篮球动作,特别困难”

 

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高中的时候知道杭州要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我就想成为一名志愿者,为这座城市出一份力。当时还没有开放报名渠道,但我已经下定决心。

 

后来,我进入中国计量大学学习,大二的时候招募亚运会志愿者,我就报了名,经过选拔和培训,我作为一名亚运会志愿者,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篮球馆的训练场为运动员服务,亚运会结束后,我继续在这里服务亚残运会运动员。


陈一然。受访者供图


我们学校的志愿者主要负责游泳馆和篮球馆的志愿服务,我喜欢篮球,平时也经常打篮球,所以就选择了篮球馆。此前,我对轮椅篮球这项运动几乎一无所知,亚残运会使我有机会接触并了解这一项目,在这儿为残疾人运动员服务四五天后,我对轮椅篮球和残疾人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发现,轮椅篮球和健全人篮球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轮椅篮球运动员需要在推两次轮椅的时间之内做出动作,否则就算违规,就像健全人篮球中走步违规一样。篮球是对抗比较激烈的运动,轮椅篮球和健全人篮球对抗形式很不一样。健全人的对抗和卡位,都是通过肢体进行的,而轮椅篮球运动员则是用轮椅进行。因为训练和比赛中有激烈的对抗,轮椅篮球运动员也会摔倒,看到他们连人带轮椅翻倒在地,我也忍不住为他们担心。

 

轮椅篮球运动员会根据残疾程度和运动功能分级,比如分级得分1分、1.5分的,属于运动功能较低、残疾程度较重的低分队员;3.5分、4分、4.5分属于运动功能较强、残疾程度较轻的高分队员。在比赛过程中,任何一个队在任何时候,全队场上运动员的医学分级数之和不能超过14分。

 

在培训的时候,我曾经试着坐在轮椅上体验前进、运球,虽然竞赛轮椅很灵活,但要用轮椅代替双腿完成一系列打篮球的动作,还是特别困难。而且手要操控轮椅也很累,轮椅刹车的时候,手会被磨得很痛。看到轮椅篮球运动员在场上自如地完成一系列动作,我明白这背后他们肯定付出了很多,他们太了不起了。

 

在亚残运会之前,我没想过残疾人朋友也能打出这么精彩的篮球比赛,这次大赛让我大开眼界。赛场之外,我还收到了很多运动员赠送的徽章,有来自泰国、韩国、卡塔尔、约旦等国运动员的,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志愿者的热情和周到,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我很开心。

 

击剑赛事场馆志愿者,宋龙玉

“他们每次获得荣耀,都能激励所有人勇敢面对磨难”

 

我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杭州亚运会击剑赛事场馆)的一名骨干志愿者,这里是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击剑比赛的主场区,我负责在击剑小组赛到决赛中为运动员提供指引服务。从今年5月亚运会击剑测试赛到亚运会再到亚残运会,我一直在这里当志愿者。


宋龙玉。受访者供图


在击剑馆中,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基本和我一样,都是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我们分工不同,有在各个门口站岗的同学、有引导运动员的同学、有帮助运动员推轮椅的同学,还有负责各比赛场区轮椅装卸的同学等。

 

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我都是在击剑馆A口为运动员提供指引服务。这个口比较重要,是所有运动员和教练比赛的出入口,我和一起值守的同学需要维护场地秩序,不能让其他人从这里进入比赛场区。

 

在这里,我结识了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运动员和教练,他们风格迥异,比如有些国外的教练特别热情,不仅会打招呼,还会击掌、拥抱。我和他们交换了徽章,留下了宝贵的回忆。其中,有位来自中国香港的教练不仅和我交换了徽章和联系方式,还给我提供了帮助,有一次我因为语言问题和一位外国教练沟通不到位,产生了一些误会,这位香港教练就帮我进行了翻译和沟通,交换联系方式后,在比赛期间,他有什么和比赛相关的信息想了解的,都会来找我咨询。

 

通过几天的接触,我感觉残疾人运动员即使身有残缺,但他们的体育精神并没什么不同,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勇于挑战。

 

更重要的是,亚残运会的举行,给了残疾人群体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残疾人运动员在赛事中拼搏,需要的不是人们对残缺的惋惜,需要的是平等真诚的喝彩,他们每一次获得荣耀,都能激励所有人勇敢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

 

主媒体中心志愿者,施彦豪

“亚残运会和亚运会一样精彩”

 

亚残运会期间,我在主媒体中心负责引导记者,为记者提供一些基本服务。

 

场馆区域很大,我们需要综合掌握各种信息,提供给媒体,比如告诉他们哪里是摄影记者工作空间、哪里是文字记者工作空间,为他们提供班车信息,告诉记者前往各个竞赛场馆的班车班次。

 

我来自中国台湾,在浙江理工大学就读。实际上,我爸妈在大陆工作,我很早就过来这边,也是在这边高考,对这座城市很熟悉。去年招募志愿者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报名参加选拔,因为那时候我读大二,有时间也有精力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能留下美好回忆的事情。

 

到岗后,我们采取轮班的方式,根据赛事安排,有时候我们要三四点就起来,比较累,但是有轮岗,我们就能缓过来。


9月30日,谢震业夺得杭州亚运会男子百米冠军,赛后混采区,施彦豪维持混采区秩序。受访者供图


亚运会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庆期间,所以不怎么耽误学校的课程。我觉得亚残运会和亚运会一样精彩,所以如果只参加亚运会志愿服务,不来亚残运会,就感觉漏掉了什么、不圆满了。

 

在这里服务时,我在混合采访区看到并近距离接触了一些著名运动员,这让我很激动。我也认识了一些中外记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和他们有比较好的交流,也对他们的工作模式有了一定了解。还有外国记者临走时主动与我合影,这都是很珍贵的记忆和经历。

 

同时,我还交了不少朋友,在学校里不同学院的同学可能见得不多、交往很少,在这里我能和他们一起工作,休息时也一起玩得很好。

 

奥体中心体育馆志愿者,雷城

“他们光是站在那里,就已经胜利了”

 

我的岗位是分级志愿者,主要是在运动队为运动员提供服务。从运动队进入场馆到离开场馆,整个期间的服务都是由我们来提供的。

 

具体来说,运动员下车后,我们引导他们进入轮椅存放区,更换竞赛轮椅,然后带他们去更衣室休息调整,之后引导他们到训练场地和比赛场地,比赛结束后,再引导他们回更衣室,最后送他们上车。

 

作为分级志愿者,我也要协助分级师根据运动员的残疾程度对他们进行分级。


雷城。受访者供图


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我都在这个场馆提供志愿服务。我觉得志愿服务对我而言更多的是提前融入社会,包括积累一些为人处世的经验。这些经验在亚残运会又更进一步,我开始学会如何去和残疾人群体沟通和相处。这是国际赛事,我也在和外国友人的交流中锻炼了自己,尤其是我的英语口语得到了很大提升。

 

亚运会的受众更广,关注度更高,大家对篮球、足球等的形式和规则都相对了解,而轮椅篮球、轮椅足球、轮椅网球这样的亚残运会比赛项目了解可能不多。举办亚残运会,能让更多人关注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关注这个群体。

 

通过志愿服务,我了解了不少关于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的知识,也被他们的体育精神所打动。他们比赛时,轮椅激烈碰撞,有时轮椅翻了,他们倒在地上,又自己爬起来,给我的冲击是最大的。我觉得,他们光是上场,光是站在那里,就已经胜利了,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最坚强、最勇敢的那一面展现出来了。

 

其实我在参加亚残运会之前,我预想自己可能需要更努力地帮助残疾人运动员,比如他们要搬个什么东西,我可以主动帮忙。但我来了之后发现完全不需要,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坚强、自立。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