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正在举行,截至10月26日,中国队在奖牌榜上以157金128银108铜高居榜首,伊朗队和日本队分别以32金和30金排在二、三位。

 

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拼搏的身影和骄人的成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赛场之外,运动员们从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中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打造无障碍的城市生活

 

作为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地,杭州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打造无障碍环境,杭州在国内起步较早。2005年初,杭州就成为首批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创建城市之一。杭州亚残运会主新闻发言人陈卫强介绍,近年来,杭州市完成了14万个城市无障碍项目改造提升。

 

据浙江省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以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契机,浙江省全方位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浙江省残联联合省纪委制定出台了《杭州亚残运会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监督方案》。浙江组织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障碍促进会成员、无障碍专家及残疾人代表等,围绕亚残运会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专项调研监督。

 

赛前的杭州,为场馆作了充分的无障碍准备——各场馆设施和标识完成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的转换,残疾人运动员专用的轮椅座席、扶手和盲道等。在亚残运村,则设置了分级中心、辅助器具维修中心等配套服务功能区,并配有轮椅就餐区、爱心就餐区等个性化餐饮服务。

 

在赛场外,杭州也在打造更加便捷的无障碍城市生活。

 

上述负责人介绍,杭州全市无障碍点位及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改造提升14万个;全市提升城市道路75条段、盲道3000多公里、缘石坡道2.9万处、城市人行天桥地道50座、无障碍公厕1600余座、公交站台3500余处,设立380个手语无障碍服务点;300辆无障碍巡游出租车,打造了以西湖、良渚、运河等世界遗产为核心的5条无障碍旅游线路。

 

此外,浙江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规范,打造“浙江范本”,率先在全国制定出台《乡村景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等11项无障碍领域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同时,浙江连续将“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完成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2393个,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77585户。

 

浙江率先在全国启动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目前全省已有564个社区达标,为老年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通‘最初一公里’。”上述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已实现省市政府网站、政务APP无障碍建设全覆盖,推出全国首个省级电视台手语天气预报节目,将智能眼镜等纳入无障碍辅具补贴目录,开发“手语姐姐”实时在线手语翻译系统、无障碍导航一张图、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信息无障碍系统和平台。

 

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我国在这一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定位、原则、内容、管理体制、保障措施、监督管理等作出全面系统规定,进一步赋予残联组织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地位,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无障碍环境建设事关残疾人生活质量,近年来,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明确“补贴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制定实施《关于“十四五”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残联积极推进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

 

记者从中国残联获悉,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共完成改造68.05万户,提升了残疾人生活品质,为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中国残联还配合推进交通运输部实施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无障碍建设、城市配备1万辆无障碍低地板公交车、地铁车厢配备上下车无障碍渡板等为民办实事活动;配合工信部推进与残疾人、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648家网站和APP完成了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配合中央网信办开展数字素养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指导各省份落实“数字助老助残志愿行动”。

 

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持续提升

 

残疾人体育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体育康复健身;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创建残疾人健身示范点……残疾人运动会成绩的背后,是不断提升的残疾人群众体育运动服务。

 

我国将残疾人作为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重点人群,开展全国性残疾人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服务,丰富活动内容,加强科研教育,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日益活跃。

 

从2011年起,全国集中开展“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各地残联举办残疾人国际象棋、围棋、轮椅舞蹈、飞镖、跳绳、轮椅太极拳、柔力球、盲人足球等健身运动项目全国推广活动。肢残人轮椅马拉松、盲人象棋交流挑战赛、全国聋人柔力球交流赛等赛事已成为全国性品牌活动。

 

据中国残联体育部综合群体处处长马历涛介绍,通过持续实施“康复体育进家庭”“社区(村)健身示范点”“体育健身指导员”等服务,我国持续打造健身周、冰雪季等品牌活动,加大残疾人体育的社会宣传力度,面向基层、面向机构、面向家庭、面向个人的体育服务供给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而这一数字在最新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中,已更新至27.8%。

 

据《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披露,我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也在全面推进。以推进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体育发展实施方案》为契机,持续提供重度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残疾人康复健身指导员、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示范点三项基本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体育需求。

 

此外,我国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十二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举办第十六次全国特奥日活动。各地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富有地方特色、省域全覆盖的多层次、网络化融合发展模式。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