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丛之翔)10月26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下称“西城检察院”)在四合院内举行了拟不起诉公开听证暨“数字检察赋能城市治理”主题调研会。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监督员、西城检察院党组成员、西城区部分街道代表及居民代表参加会议,西城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祁治国主持召开公开听证会。


西城检察院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拟不起诉公开听证围绕一起胡同划车的故意毁坏财物案件展开。听证会邀请司法部政府法制研究中心马志毅、海淀区政协委员赵天庆、丰台区文化馆刘思淼担任听证员参加听证工作。


听证会上,犯罪嫌疑人郭某表示已深刻认识到行为的严重性。对冲动、盲目之下做出划损车辆的行为表示懊悔,感激检察机关综合犯罪事实、情节及社会危害性对其作出的从宽处理。听证员评议后对检察机关的拟不起诉初步处理意见表示认可。


听证会上犯罪嫌疑人作最后陈述。图源: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西城检察院工作人员表示,这场开在四合院内的公开听证既诠释了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的刑事政策,也为在场的居民代表、街道代表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真正实现让案更清、理更明、法更透。


随后,西城检察院党组与人民监督员、西城区街道代表、居民代表等就停车治理问题举行了座谈交流。


据悉,为降低百姓身边因停车纠纷引发的刑事犯罪率,西城检察院党组立足核心区区位特点,聚焦基层矛盾化解重点难点,将“辖区停车位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这一课题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集体调研课题。


会上,第三检察部黄雁检察官介绍了“辖区停车位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数据来源、构建机理以及适用成效,与会人员从模型建用、停车问题的现实困境及基层治理难题等方面与院党组进行交流。


椿树街道琉璃厂西街社区党委书记金晓杰介绍,椿树街道以“老北京·胡同情”呼吁街道居民为老人、孩子提供充足活动空间,合理引导减少胡同停车数量。下一步,希望能够借助检察机关大数据模型的力量对街道停车整治工作进行更科学的规划、提出更智能的方案。


新街口街道居民代表李萍说,“我家住在翠华街边,在街道治理前,早高峰时段小区门口300米的路,开车要足足走半个多小时,整治后只需要不到一分钟。学校周边还有专门的交通指挥员。”


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祁治国回顾了西检院“辖区停车位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建构背景,介绍了大数据模型的应用实效,并对下一步检察机关发挥数字检察优势,推进核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转变司法理念。从“被动办理”转变为“主动治理”,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从“结案了事”转变为“案结事了”,促进矛盾实质性化解;从由“事”到“案”转变为由“案”到“事”,跳出个案办理思维,着眼于办好更高层次的“事”。


二是做好科技赋能。唤醒沉睡的数据,实现数据交叉碰撞;打破管理界限,促进数据互通共享。


三是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透过问题寻找原因,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借力大数据传承、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四是进一步推进西城实践。西城检察院将继续细化已建用的大数据模型,稳步推进轻罪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编辑 杨海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