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带领团队完成的《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与宏观政策展望》正式发布。该研究研判了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对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速目标和宏观政策给出了具体建议。


据介绍,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是中国经济学的原创性概念和范畴,将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旨在促使实际经济增速、长期潜在增速和最优经济结构下的潜在增速合理增速三者趋于一致,从而实现最优经济结构下的短期平稳运行与长期稳定增长,该理论由陈彦斌于2020年11月首次提出。

“陈彦斌教授提出的原创性理论突破了传统宏观调控理论的缺陷,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能够为国家政策调控做出更多贡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在致辞中表示。

陈彦斌发布研究成果时回顾了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的缘起与现状,以及理论内核。他表示,这一理论解释了潜在增速快速下行、结构失衡新型衰退等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新现象。三大政策无论何者率先发力,都可以为其他政策发力创造条件,从而解决了彼此等待容易贻误时机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上述研究对我国2023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系统研判,提出“当前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仍双双为负,表明宏观经济处于总需求与总供给不足相叠加的格局……需要两端双双发力”,并给出了经济处于总需求与总供给不足相叠加格局的佐证。从实践操作来看,“三策”中稳定政策的工具更加成熟,时效性、主动性和机动性更强,因此重点评价了稳定政策的操作情况。

基于调研内容,综合考虑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操作状况,该研究对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速目标和宏观政策给出了六大方面建议。


首先,建议着力推动2023年全年经济增速达到5.3%以上,“四季度应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速,尽可能地向潜在增速靠拢”;第二,建议将2024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5.0%以上,以高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5%左右”的目标,释放更为积极的“稳增长”信号,并扭转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双双为负的局面,推动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动态均衡;第三,建议采取“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改革”的一揽子大宏观政策组合,通过宏观调控与微观市场运行的双轮驱动,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第四,建议加强对增长政策的使用,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提升到2%左右;第五,建议加强对结构政策的使用,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第六,建议在结构政策和增长政策的配合下,进一步加大稳定政策的力度,其中,“报告”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预算赤字率方面给出了建议的目标值。

会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三策合一”理论内涵以及如何以创新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表示,宏观经济“三策合一”理论系基于中国实践的原创性经济学理论,理论的产生贯彻了要构建我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要求。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