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一次PM2.5污染过程,30日,京津冀中南部、河南北部污染程度已达中至重度。目前,北京市仍处于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阶段。30日,网传北京将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本轮空气污染原因是什么?何时结束?是否会实行单双号限行?

 

Q1.本轮空气污染原因是什么?

污染排放呈增加趋势,近期气象条件较不利

 

分析污染成因时,专家指出,区域工业企业、重型货车活动水平和秸秆火点数量环比上升,污染排放呈增加趋势。

 

在工业源方面,10月下旬以来,区域工业用电量较10月上中旬增长约5%,其中水泥、砖瓦等行业用电量增幅更为明显,钢铁、焦化、石化等行业用电量基本持平。在移动源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型货车交通流量处于秋冬季以来的高位,较10月上中旬偏高约14%。在面源方面,10月21日-28日区域内累计发现火点325个,其中天津、河北(沧州、张家口)、河南(周口、驻马店、漯河)等地数量较多。

 

近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气象条件较不利,容易造成污染累积与转化。10月22日以来区域内冷空气活动偏弱,地面气温、低层大气相对湿度较常年均偏高,易形成区域性污染。本次过程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南风、西南风为主,平均风速在2米/秒以下;夜间至清晨时段,近地面和900百帕(约1000米高度)存在较强逆温,双重逆温结构下,垂直扩散条件极差。京津冀中南部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出现大雾天气。

 

区域传输叠加本地排放,北京PM2.5浓度显著上升

 

区域内机动车、工业炉窑等排放是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秸秆焚烧等对局地PM2.5污染贡献突出。区域内典型城市PM2.5组分特征显示,重污染期间硝酸盐为首要组分,占比超过40%,柴油车、工程机械、工业炉窑等排放的NOx(氮氧化物)的二次转化对PM2.5污染贡献突出;其次为有机物,不同城市占比在15%-30%,其中天津、周口有机物占比偏高,与当地秸秆焚烧等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密切相关。

 

北京受三条区域传输通道综合影响,叠加本地移动源排放的NOx及其二次转化,PM2.5浓度显著上升。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北京市此次过程中受到西南、东南、偏东三条主要传输通道影响,但29日上午本地贡献上升,至中午时已接近40%。北京市PM2.5组分特征显示,污染期间,城区硝酸盐占比约为40%,高出边界站点,表明本地机动车、工程机械等排放的NOx及其二次转化,推高了市区PM2.5浓度。详情>>>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区域型污染/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Q2.天气偏暖和雾霾为何会同时出现?

二者均与近期冷空气活动较弱有关

 

10月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不少地方较常年同期偏高2℃至4℃。北方偏高更为明显,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地200余个气象站气温打破或追平当地10月下旬纪录,银川、太原、乌鲁木齐、沈阳入冬进程大幅延缓。

 

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李靓介绍,今年10月以来,积聚冷空气的极涡位置较为偏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较常年显著偏弱,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已经偏高。未来三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位置偏北,势力偏弱,再加上晴天光照的加持,十分有利于华北及其以南地区的气温回升。

 

据气象高级工程师尹炤寅介绍,以北京为例,雾霾和气温偏暖本身没有直接联系,但二者都是近期冷空气活动较弱造成的。“强冷空气不仅能带来降温,还能给北京带来明显的偏北风,干净的偏北风可以清除京津冀范围的污染物。”尹炤寅说,近期没有强冷空气,所以北京地区气温偏高,大气污染物也容易聚集,不易扩散。详情>>>

 

 

Q3.大雾预警解除是否代表空气质量好转?

大雾预警的解除标准是空气能见度

 

10月30日上午,北京解除了大雾预警,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污染过程雾、霾混杂,尽管白天雾散去,但依旧有霾。大雾预警的解除标准是空气能见度,在本周四冷空气到来之前,雾、霾天气还将持续。近期应减少外出和剧烈户外运动,做好个人防护。

 

图/中央气象台

 

Q4.当前预警下是否会实行单双号限行?

北京仍处于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阶段,暂未实行此项措施

 

10月30日,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应对空气重污染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自10月30日起,当空气重污染升级为红色预警时,每天3时至24时,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将按车牌尾号实行单双号限行。

 

目前,北京市仍处于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阶段,暂未实行此项措施。详情>>>

 

Q5.污染过程何时结束?

预计11月3日结束

 

10月30日-11月1日,受偏南风叠加高相对湿度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持续中至重度污染;11月3日起,随着冷空气到来,污染过程结束。

 

11月1日-2日,污染略有缓解,京津冀中南部以轻至中度为主,其中河北中部城市仍有出现日均重度污染的风险。3日起,区域扩散条件逐步转好,污染自北向南逐渐清除。

 


综合整理自新京报、中央气象台、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编辑 代文佳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