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有业内人士指出,会议在当前将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并列提出有其深远意义。当前我国经济不仅要考虑逆周期问题,也要考虑如何过渡到更高质量发展的周期当中。业内人士预计,央行未来仍将通过总量和结构性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并行 保持经济活动在合理区间


此次会议将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并行提出引起市场注意。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通常来讲,逆周期调节相对简单,短期内如果经济下行将采取扩张的宏观政策即可。但当前,我国在逆周期调节中还应考虑跨周期调节,这就需要宏观政策不仅要加大调节力度,还应重视调节方向,必须要与长期发展保持一致。对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才能有序平稳地让经济过渡到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当中。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亦指出,会议提到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这主要是当前经济复苏仍不牢靠。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再次回到50以下,意味着央行未来仍需通过总量和结构性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货币政策工具箱仍丰富


本次会议上还强调,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明明认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合理货币条件。考虑到近期政府债发行规模大,市场资金面存在一定压力,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降准和续作MLF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在曾刚看来,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并行,意味着经济若想在合理区间运行,就应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善,使其成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而货币政策也应兼顾短期和长期效果,在总量维持相对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更加关注长期结构性的优化,这将是未来我国宏观政策操作的重要方向。


此外,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取向仍将保持稳健基调,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总量上,继续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在结构上,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企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本次会议提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出台。


五篇大文章优化资金供给结构 专家解读科技金融与数字金融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定了金融资金供给结构的重点方向。会议指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会议强调优化结构、突出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支持,意在推动金融加大三农、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服务长效机制,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质量,这将释放巨大市场需求潜力和活力。提升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专精特新、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科技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资产,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


董希淼指出,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十分有必要,这些领域亦是近年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推进的相关领域。其中,数字金融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更为匹配。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内涵有所不同。科技金融主要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产品、服务和模式;数字金融则重点在于科技手段推动金融产品服务数字化,提高金融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对于做好科技金融,温彬亦表示,中央多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要实现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与充分转化,就需要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和金融科技赋能机制。对于做好数字金融,温彬指出,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未来在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趋势下,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也要不断深化,从而以数字金融创新来更好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此外,在近日举行的三季报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高管均指出,今年前三季度,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信贷已成银行推进重点。预计未来银行业在上述领域将持续发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