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中央政治局:加快发展东北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

2.国家能源局:提高跨省跨区电力交易频次

3.全国碳市场价格创新高,最高价达82.79元/吨

4.福州获得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

5.深圳排交所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协议,推动大湾区碳市场发展

6.贵州: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电动贵州”

7.阳光电源超越特斯拉,成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桂冠

8.全球首款太阳能越野车完成1000公里试驾

9.COP28主席国敦促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两倍

10.亚投行与COP28主席国合力加快清洁能源领域投资


>>>专题碳讨


COP28前瞻,各国气候谈判在争论和博弈什么?


正文


一、政策速递


A、权威声音


1. 中央政治局:加快发展东北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提出,东北应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零碳解读: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双碳”目标下东北振兴面临着新机遇。首先,东北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在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碳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次,东北能源和产业基础较好,应积极把握当下能源绿色转型的机遇,发展风光核等清洁能源,以能源产业转型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2. 国家能源局:提高跨省跨区电力交易频次


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快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推动跨省跨区电力中长期交易频次逐步提高。此前,国家能源局发文提出,推进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督促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和电网企业相关部门规范组织开展跨省跨区电力交易。


零碳解读: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可以有效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尤其是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可以将西部丰富的清洁能源转化为东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在更大范围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并增强电力市场的竞争性。


3.全国碳市场价格创新高,最高价达82.79元/吨


10月31日,全国碳市场10月份交易收官,当月最高价达82.79元/吨,创下全国碳市场历史新高。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全国碳市场日均收盘价为80.37元/吨,在上月基础上大幅上涨约10%,月内收盘价首次突破每吨80元。成交量方面,日均成交量超过550万吨,成交额近60亿元,成交量显著放大。


零碳解读:随着第二个履约期临近,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成交量和成交价格也不断攀升。目前,全国碳市场富裕的配额主要集中在有实力的央国企业手里,而目前市场价格显然无法吸引企业将配额用来应对未来之需,配额惜售现象严重;且目前新配额无法划转,可交易的配额大都是19-20的配额,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当前碳价的不断上升。


B、地方实践


4.福州获得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


10月28日,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开幕,并首次颁发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包括中国福州在内的全球5个城市获此殊荣。“上海奖”旨在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新城市议程在全球的本地化,表彰世界范围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的优秀城市。


零碳解读: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承载体,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支撑。尤其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建设气候适应、有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意义重大。


5.深圳排交所香港交易所签署协议,推动大湾区碳市场发展


10月31日,深圳排交所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深港两地以至整个大湾区碳市场生态圈的繁荣发展。根据合作备忘录,深圳排交所与香港交易所将共同探索两地碳市场联通合作及气候融资的机遇,致力于共建大湾区内的自愿碳市场。


零碳解读:深圳排交所是中国发展最早的碳排放权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是全国首个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境内碳交易市场。此次,深圳与香港合作共建区域碳市场可以充分借助香港国家金融中心的有利优势,提高大湾区碳市场活跃度,并推动国内碳市场与国家碳市场互联互通。


6.贵州: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电动贵州”


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电动贵州”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6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中占比达到40%。建成充换电站2300座以上,充电桩49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充电桩5万个以上,充电服务能力达到480万千瓦。


零碳解读:推广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2022年以来,国家出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多项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和推广。乘联会预测,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85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36%。此次贵州提出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广目标,并制定了消费鼓励和保障措施,这将为贵州新能源汽车推广和交通绿色转型提供重要动力。


C、企业行动


7.阳光电源超越特斯拉,成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桂冠


近日,全球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发布了2022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BESS)集成商市场份额的最新统计数据,阳光电源以16%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其后是Fluence(14%)和特斯拉(14%)、华为(9%)和比亚迪(9%)。据悉,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摘得全球储能系统桂冠。


零碳解读:在全球各国加快发展风光为主的新能源背景下,建设相配套的储能系统成为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在储能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方面十分迅猛,并在国家市场上展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作为重要的新能源产品之一,储能也是各国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在阳光电源夺取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喜讯背后,国内储能企业也需时刻注意国际对国内储能产品的进口政策变化。


8.全球首款太阳能越野车完成1000公里试驾


近日,世界上第一辆太阳能越野车Stella Terra完成了从摩洛哥北部到撒哈拉沙漠终点,全程约1000公里的试驾。Stella Terra的太阳能由车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这款可以合法上路的太阳能汽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45公里,重量为1.2吨,晴天时续航可达710公里,越野时平均续航里程约为550公里。


零碳解读:据悉,该款车由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研发设计,这款车使用了轻质结构和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配备了小容量电池组,展示轻小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结合之后的能效潜力。如果该车能实现量产,并且表现出较好的续航里程,那么它将大幅降低现有电动汽车运营成本和里程焦虑,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力竞争者。


D、国际看点


9. COP28主席国敦促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两倍


10月30日,COP28气候峰会主席国和两个可再生能源组织敦促各国政府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两倍,作为阻止全球变暖超过1.5摄氏度的努力的一部分。今年11月底,迪拜将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各国希望在此次全球气候谈判中就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成协议。


零碳解读: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是推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多数主要经济体已经加入了这一目标,包括中国、美国和印度等碳排放大国也于今年9月同意努力在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两倍。但COP28各国达成协议并非易事,其中关键就是各国关于削减化石燃料方面争议较大。


10.亚投行与COP28主席国合力加快清洁能源领域投资


近日,亚投行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主席国阿联酋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动员亟须的气候资金,加速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帮助亚洲及其他地区应对相关资金短缺问题。


零碳解读:气候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因素。据悉,亚投行与COP28主席国计划将共同推进创新的金融产品,包括发起一个新的混合金融投资基金,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绿色投资领域。


专题碳讨


COP28前瞻,气候谈判中各国在争论和博弈什么?


近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2022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并阐述了我国关于11月底即将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据悉,本年COP28大会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联酋迪拜召开,预计有140多位国家元首和高级政府官员出席。本次大会将对《巴黎协定》实施情况进行首次全球盘点。并要针对大幅减排制定行动方针,包括减少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生产,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议题的投资。由于减排计划和减少化石燃料涉及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因此,COP28格外引人关注、也成为自2015年以来最为重要的气候会议。


图/IC


1.极端气候条件加剧,COP28首次全球盘点正当其时


2015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195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了《巴黎协定》,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巴黎协定》是一个公平合理、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基本构建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的总体格局。


其中,在长期目标方面,《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在此基础上,《巴黎协定》在减排机制和资金保障方面提出,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自愿申报国家减排目标,且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具有强制性,发展中国家不具强制性。而且,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应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在此背景下,各国加快制定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目标。我国也于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双碳”目标提出以后,我国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取得积极进展。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近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上升,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7.5%。


然而,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明显,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进一步增加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紧迫性。世界气象组织(WMO)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199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出1.58℃,首次超过被科学家们视为关键临界点的温度阈值1.5℃。


而控制升温在1.5摄氏度正是此次全球盘点的主要目标,但其客观性和公平性存在争议。此次全球盘点将评估《巴黎协定》的整体实施情况、了解气候行动进展并找出差距,争取形成新的气候应对行动。但重视控温的背后就是强制降碳,在不考虑历史排放的情况下,这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像中国这样的碳排放大国而言就形成较大压力、也不公平。


正因如此,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全球盘点应以落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要尊重各国不同起点和国情,切实盘点发达国家2020年前履约缺口,落实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和提供资金、技术及能力建设支持义务,解决落实行动的雄心在支持和国际合作方面面临的重大障碍,实现《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


图/IC


2.全球能源和贸易不稳定下,COP28气候谈判博弈剧烈


此次全球盘点结果将为世界各国2025年提交新的自主贡献做准备,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转型和发展权益,因此,今年以来,围绕COP28气候问题的谈判十分频繁。


今年7月,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访华,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会面并沟通累计近30个小时。解振华曾披露,7月以来,他与克里大约每隔两周就要举行一次视频会谈,讨论气候行动工作组相关的工作。9月,联合国首次全球盘点报告发布,非洲气候峰会和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相继召开。


COP28主席国阿联酋苏尔坦主席表示,今年是谈判大年。减排与能源转型、适应与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以及《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均是各方在对话和谈判中关注的重点。


气候谈判频繁的背后凝聚共识仍举步维艰。COP28主席国为此次大会提出了四大关键点,即加速能源转型、修复气候融资、关注人民的生命和生计、以全面包容为基础。其中,发达国家更注重推动各缔约方加快消减化石能源使用,加速能源转型。而发展中国家更看重提高自身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能力、获得更多更普惠的转型资金,注重应对气候变化和消除贫困、能源安全、创造就业、发展经济等需求有效协调。


尤其在全球能源市场动荡、欧美对我国新能源产品贸易保护加剧的情况下,全球清洁能源的建设也都将受限,导致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加大。如在10月欧盟各国气候部长会议中,德国、法国和荷兰在内的约10个国家希望欧盟要求逐渐淘汰所有化石燃料,而同样数量的国家(包括意大利、波兰和捷克等)则更为谨慎,他们希望能为各国留下一个继续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窗口,如果他们使用技术来减少由此产生的碳排放。


图/IC


3.能源转型和融资问题是COP28的主要争论点


10月30日至31日,COP28部长和谈判代表参加的会议举行,这是COP28召开前一次重要的筹备会议。虽然此次会议出席人数创历史新高,但参与国并未就COP28谈判的重要议题达成共识。


其中,能源转型和资金是各国谈判博弈的主要焦点,也是各国难以形成共识的主要争论点。


首先,在能源转型方面,主要有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和推广可再生能源两种路径,在“应在2030年底前将全球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效率提升一倍”目标方面,目前COP28主要国家基本形成共识。分歧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方面,这也是历次大会的主要争论点。COP27大会的最后一个小时还在为此问题进行激烈辩论,最终也只达成“逐步减少煤炭使用,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的不明确和没有约束力的决议。


今年,欧盟等发达国家准备在COP28上推动达成一项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全球协议,提出全球逐步淘汰未经处理的化石燃料,并在短期内达到其消费峰值。虽然这为化石能源大国提供了利用CCUS技术降低化石能源碳排放的空间,但CCUS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存在技术和成本难题。


其次,资金是COP28争论的另一大焦点,融资一直是限制气候应对行动的主要因素。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发达国家就承诺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但至今仍未兑现。2022年,COP27上提出设立气候变化损失和损害基金,致力于帮助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提供融资途径,而关于此基金的资金来源、地点和运营权问题便成为此次COP28的重要博弈点。


据悉,发展中国家主张建立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基金机构,以确保公平和全面的资金分配。而发达国家的要求将基金交由世界银行管理,并限制该基金的准入只针对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且希望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能承担基金的资金成本。


图/IC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白华兵 校对 赵琳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63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