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并未出现传言所说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如有需要或遭遇极端情况,深圳市国资委有充分信心、足够的资金资源和工具。”11月6日,针对万科二级市场债券价格波动以及所引发的市场反应,深圳市国资委相关领导表示。


据了解,当日下午,万科与境内外金融机构举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深圳市国资委主任王勇健,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叶新明,深圳地铁董事长辛杰,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等都出席了会议。


深圳地铁董事长辛杰称,深铁已经准备了丰富的“工具箱”,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有序释放以支持万科。


值得关注的是,11月6日,万科股债双涨。截至下午收盘,万科A报11.97元/股,上涨6.21%;万科企业报8.14港元/股,上涨7.25%。与此同时,万科多只境内债、美元债出现上涨。


深圳国资委称“具备足够安全性”,深圳地铁表示已准备丰富“工具箱”


10月底,万科部分境外美元债下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对此,10月31日,万科在投资者交流的互动易平台上曾回复称,近期,公司境内外部分债券品种交易出现异动,并非公司基本面出现任何问题,主要是市场情绪波动所致。同时,境外市场出现有关公司的不实猜测,导致公司美元债价格在上周末出现大幅波动。


在11月6日下午举行的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对于万科由境外债引发的市场担忧,深圳国资委以及深圳地铁相关负责人都给予了表态与支持。


深圳市国资委表示,充分认可和信任万科团队的专业性,万科长期坚持稳健的经营策略和财务政策,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并未出现传言所说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如有需要或遭遇极端情况,深圳市国资委有充分信心、足够的资金资源和工具,通过项目合作、优化股权投资结构、债券认购、协调金融机构融资等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帮助万科积极应对。


此外,深圳市国资委还提出了具体支持措施: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下,运用一切可能手段和途径与万科共同应对可能风险,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受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推进万科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提高万科持有的各类投资性房地产的流动性;配合万科优化长期股权投资结构;积极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方式参与债券认购等工作;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万科融资的支持力度。


深圳地铁董事长辛杰称,深铁已经准备了丰富的“工具箱”,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有序释放以支持万科,包括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承接万科在深圳的部分城市更新项目,帮助万科盘活大宗资产,为万科注入新的流动性,交易金额预计超过100亿元;同时,积极准备,择机购买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提振市场信心。


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认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一方面,万科的基本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万科也有信心在这轮市场调整周期中安全地穿越周期;另外一方面,大股东深铁及深圳国资委的“站台”,也明显说明大股东对于万科的支持。


明年3笔美元债到期,万科曾表示已从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目前以及未来万科境外债到期的情况,在今年8月末举行的万科中期业绩会上,万科首席财务官韩慧华曾透露,年内已无到期境外债务。明年到期的3笔美元债,整体折合人民币约11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万科明年到期的3只离岸票据分别为6.3亿美元VNKRLE5.3503/11/24,14.45亿元VNKRLE3.4505/25/24,以及6亿美元VNKRLE4.206/07/24。


对于明年的境外债偿还安排,韩慧华曾表示,万科已提前从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境外自有资金方面,万科于境外持有数十亿的自有资金可用于偿债,二是万科的境外平台前期投资了境内外项目,项目分红、回购、退出等都能提供充分的资金,三是通过银行端市场开展境外融资,万科在8月已获取发改委2024年再融资中长期外债额度,并已启动与相关银行的沟通。


此外,市场消息显示,万科正与多家国有大行洽谈融资事宜,旨在获取70亿-80亿港元的新银团贷款,资金将专门用于偿还2024年到期的离岸票据。


而万科当前现金状况也较为充裕。截至9月末,万科在手资金1037亿元,对短债的覆盖倍数为2.2倍,年内境内待偿还信用债仅3.8亿元。


在销售额方面,今年1-9月,万科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806亿元,仍保持在行业头部梯队,其中9月的合同销售金额为320亿元,环比增长41.6%。


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郁亮表示,万科一直有信心,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指望政策一招解决所有问题。市场的恢复需要三组力量的合力:能买、想买、需要买。在“需要买”的方面,住房需求依然庞大,当前市场建设水平显然超跌了,正在蓄积自发修复的势能。在“能买”的方面,8月以来各地出台了许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给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


“目前还存在的难点是‘想买’的问题,就是恢复消费者的信心。”郁亮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行业保持稳定。一个总是出问题的行业,消费者信心很难巩固,保持行业稳定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努力,恢复信心。其次是需要时间,每一轮房地产周期调整,从政策底到市场底,再逐步修复到合理水平,都需要时间。近两年压力大的原因,在于商品住宅建设交付洪峰与销售连续下滑叠加在了一起,但从行业施工情况来看,到明年下半年这一叠加过程就能基本结束。


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编辑 武新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