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烨父子,看一个普通家庭,在追求热爱的道路上,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需要做出哪些权衡取舍?视频来源:新京报《出圈》栏目


2023年9月25日下午,钱塘轮滑中心,15岁的广东小将陈烨在表演了一系列精彩的滑板动作后,夺得了杭州亚运会滑板男子碗池决赛的冠军,这是中国队在滑板项目世界大赛上取得的首枚金牌。


在赛后采访中,陈烨着重感谢了自己的父亲:“感谢我的父亲,他给我建了两个场地”。这句话引发了许多人对陈烨父亲陈玩钦的好奇。在追求热爱的路上,起初,父亲的专业和工作,儿子的兴趣和特长,都跟滑板毫不沾边。


陈玩钦读过师范学院,当过老师,学过舞蹈,干过图书管理员,开过十年影视工作室。但他最爱的是舞蹈,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才放弃。


当发现陈烨爱上滑板后,陈玩钦全力托举起儿子的梦想。没有教练,父子俩就自学;没有场地,2019年,陈玩钦为了儿子训练,租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仓库,花了9个月的时间自己设计建造碗池;2022年,陈玩钦又建造一个更大的900平方米、9米高的滑板场。


在陈烨练习滑板的七年间,一直是父亲陈玩钦在陪伴和指导他。陈玩钦是儿子陈烨眼中的“满分爸爸”,也是“满分教练”。新京报对话了这对父子,这似乎是“传统鸡娃故事”的反面,陈玩钦和妻子的共识是会接受儿子一般般,并不要求他一定成为优秀的人。“健康,快乐,有一技之能解决吃饭的问题,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


陈玩钦更希望儿子“享受过程”,他深知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幸运,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当没有那么好的时候,他更希望儿子“也要接受现实,并在这个现实里面,去享受或创造快乐。”


10月13日,广东中山,在陈玩钦的滑板俱乐部,陈烨在训练。 新京报记者 李昨非 摄


动作全靠自学


新京报:最初是如何接触到滑板的?


陈玩钦:陈烨8岁的时候,我带他去商场看见滑板,他就有点迷上了,带他玩了三天。买滑板的时候我也不确定他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就告诉他,买滑板的钱是借给他的。如果可以玩三个月时间,就是送给他的,否则要在零用钱那里扣下来。用时间观察来判断他确实真的喜欢滑板。


陈烨:8岁的时候去运动超市,一开始没见过滑板觉得挺新奇的。好像是扶着栏杆站上去的,很不稳。当时老爸也没有给我买,怕我三分钟热度。之前应该很多东西都是玩一下就放弃了,比如轮滑,还有各种球类,一样都没有坚持下来。我也不知为什么滑板能坚持下来,要靠平衡,挺刺激的,还有各种新奇又丰富的动作。


新京报:当时没有专业的教练,滑板的动作是怎么学的?


陈烨:是老爸教的,一开始在网上看基础的教学视频。老爸把它下载下来,一帧一帧的看,他会教我。我们两个一直这样子探索,我们都不会嘛,后来就有点经验了。老爸是更了解我一点,那些动作、细节,还有训练方面,他鼓励我更多去尝试。


陈玩钦:开始的时候,我可能稍微学得快一点点,我记得我上板,不知怎么就OK 了。他就比较慢。但他玩三个月就超出我了,可以有一些小的跳跃,所以我也转型做教练,因为没有人教嘛,就在网上找到一些资料,看着别人怎么跳跃,做一些很炫酷的招。


新京报:你是如何走向滑板创业的?


陈玩钦:一开始就觉得挺好玩,可以找点资料引导他,也没有说想着要当教练。真的踏出第一步,就是我开这个滑板店。那时候刚好是我的影视工作室运营不下去了,也觉得之前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因为他喜欢玩,中山也没有滑板店,也没有氛围,我想着开一个滑板店,拿货也比较便宜。滑板是损耗品,板子会磨损,要换的。这个项目又这么好,他自己也喜欢,那我们要不也招一些小朋友来学滑板。


我其实很胆小,陈烨可能也是遗传了我。开滑板店,涉及招生,我是不敢的。我就忽悠陈烨去小区里招生,也有去学校发海报给别人。我跟他说,别人有兴趣他就会问,也会学,没兴趣他也不会骂你。


我对教好小孩滑板是有点信心的。我读了三年中等师范学校,学心理学,学教育学,又再读了三年的师范学院,我学怎么教人已经学了六年。我带着他玩了半年,他可以跳跃,所有的动作都是自学的。


开滑板店的时候,我就是全职陪他,真的很享受那个时间。但赚不到什么钱,刚开始租的滑板场地是1400块钱的租金,我一个月总收入就是400块钱,好在他妈妈是老师,有固定的工资,她支持我们。



10月13日,广东中山,陈烨在训练。 新京报记者 李昨非 摄


为孩子建两个碗池


新京报:2019年,在什么样的契机下修建第一个碗池?


陈玩钦:碗池真的必须有了才能训练。准备全运会时,我们一个星期才去广州训练一次,有时候下雨,可能几个星期都练不到了。滑板这个项目,甚至在全省可能大家都没有那么重视。想来想去,还是要自己拥有一个碗池。


比较现实的一点是做一个碗池30 多万元,应该还算个友情价,但对我们来说太贵了。我们在网上看了很多外国的视频,有些家庭自己做碗池,他们一般做得没有那么大,小一点,但其实我想象,把它放大就可以了。


一开始有纠结过做一个简单的U池,最保险,但那样碗池就放弃了,可能就永远是一个梦想了。后来我们决定就做碗池,材料买了。外国的视频看了一遍不够看两遍,看五遍,看十遍,放慢来看。


其实我当时觉得也挺辛苦的,甚至我觉得不是说我放弃,是我有可能就做不了。因为碗池,自己做的时候要锯一些木头,它不是规整的,要很慢很慢去改。木板之间的接缝要接得很平整。如果不平整,肯定滑不了,这个碗池肯定是失败的。有时候做到深夜一两点的时候,白天我还要去上课,做舞蹈代课老师。我觉得太难了,就想做不成怎么办。


完全做好,其实是有9个月时间。但半年的时候,陈烨已经开始在那里滑了,我在碗池旁边做一些修整。第一个碗池做下来十来万元,是我做影视十多年的积蓄。后面,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做,碗池的每一个螺丝都是我上的。那时候感觉太好了,天呐,我可以把碗池做出来,可以在那里滑,在那里训练,之前其实真的没有想过,但是真正把它完全做出来的时候,那个心情真的超级享受。


陈烨:当时为了准备全运会,因为也看了很多,参加了很多其他的碗池比赛,觉得很有必要建一个碗池。

我爸爸就尝试着去建,我们一起规划。因为当时全国的碗池其实也不是很多,特别是室内的,想到自己家门口就能玩到碗池,就很开心。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放弃自己热爱的东西?


陈烨:曾经有好多次想过放弃,当时练了一两年后,不光是动作没啥突破,也很没兴趣了。我就跟我爸说我想放弃了。我爸说先把这个星期练完吧,然后过完一个星期之后说,再坚持一下吧。就这样一直坚持下来。我觉得首先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一直很喜欢,认识了很多朋友,所以不放弃。


陈玩钦:我在师范二年级时真的就喜欢上舞蹈了。我发现原来不说话也可以把你想要的东西表现出来,通过身体表达你的喜怒哀乐。


我们中师本来毕业包分配,但我自学高考,到了大学读音乐教育,在图书馆里学舞蹈的理论知识。大学毕业后我就去东莞教了一年书。我那时候很喜欢舞蹈,觉得它能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就辞职了,再去参加成人高考,又考到广州一个艺术学院学舞蹈。


学了一年之后我去北京,那里是学舞蹈的天堂,很自由。但就待了一年,我那时候只吃中午一顿饭,读书也要花钱,我的生活费都是陈烨妈妈给的。后来去深圳在培训机构教舞蹈,发现跟我追求的不一样。你用生命来追求的东西,去做一些你觉得很违背心意的事。


后来我就去一个图书馆当临时工,那三四年吧,我经常做梦跳舞,也会做梦去编舞,有时候醒来的时候就觉得怎么毛巾都湿了。


那段经历是我应该好好珍藏的东西,是我人生这么美好的一个原因,现在看回去,我觉得我年轻过。


新京报:如何克服在做动作时的恐惧?


陈烨:硬着头皮克服。我做动作时跟其他选手比起来胆子还不够大,经常也不敢加速得特别快,飞也不敢飞很高。尝试新道具的时候也没这么大胆。


就慢慢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后面自然就敢了。每学第一个动作,先要练习摔跤,只想着怎么完成的话,是不行的。在空中已经感觉动作有点变形,就应该是成功不了的,就把板拿开,先跪摔,先去保护自己。但有时候遇到新的道具,可能就有点差别,技术肯定是够的,但就不敢做。我有时候看到别人做了以后,自己可能就更加有信心。


现在一直在挑战滑行,想要突破一些腾空的高度和速度,没有给自己明确的一个指标,但希望尽量可以一直飞得更高,或者更快。


陈玩钦:陈烨胆子比较小,他可能会摔一百次才成功一次。别人更大胆,他可能就是摔10次,或者20次,他就要成功了。别人是相对进步快,但我们可能掌握了100种,或者80种摔跤的方法,别人可能就只掌握了10种。这是为了他真正比赛时,降低受伤几率,没有那么容易受伤。其次就是他没有把握的时候,他不轻易去站上去。他有把握的时候才站上去,才要尝试成功。


我们经常说滑板或者极限运动其实不是危险运动,极限运动是不断地去突破他的心理关。从零开始,你从矮的再高一点,再高一点,其实每一关,每一个高度对学生来说其实都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10月13日,陈玩钦和儿子陈烨讨论技术。新京报记者 李昨非 摄


放低预期,享受当下


新京报:接下来有什么目标?


陈烨:如果是比赛目标,那就是全运会,还有奥运积分赛,看能不能把排名再提高一点,因为目前还都不是很高。动作方面,就是速度,高度得练起来。想去奥运会,但是差距还是比较大。


我也不确定未来是不是就从事滑板这个方向,但到全运会之前都要训练。目前拿到冠军的信心只有20%,剩下的还都要靠努力。还是要将技术再提高一点点。


陈玩钦:他心里面是想参加奥运会的。我们肯定就努力吧,不管能不能参加。梦想也不用太强烈,你太强烈,会不会没成功的时候会失落呢?要用四五年的时间去填平,我总是会担心这个事情。曾经的梦想,可能要花那么多的时间才能放下,那为什么不早一点放下,更早的去享受当前的状态呢?


新京报:对儿子陈烨有什么期望?


陈玩钦:从小我跟他妈妈就有共识,我们会接受他一般般,不管是学习,或者玩滑板。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健康,快乐,然后有一技之能解决吃饭的问题,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


我们并没有要求他一定成为优秀的人,或者说成绩很好。我觉得快乐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更优秀。其他家长可能会想着孩子先拿到好的成绩,以后再去享受这种快乐。但结果有可能会是失败的,难道失败了,之前就只能是艰苦吗?我们也希望他更好,但万一没有那么好呢?我觉得要享受过程,在没有那么好的时候,也要接受现实,在这个现实里面,怎么去享受你的快乐或者创造你的快乐。


新京报:有什么想跟其他家长分享的内容?


陈玩钦: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幸运,付出就一定有收获。我们也是一步一步的,顺其自然。


孩子小的时候对一个东西很感兴趣,可能大人会觉得很无聊,但那些时间我觉得是很珍贵的。在我的培训机构里能看到,小朋友的毅力跟家庭是有关的,小朋友进步快的,其实都是家长陪伴很多。


我觉得自己在摸索一条,能不能适合孩子的,或者教育的路。很多人可能的是为了读大学、为了卷,失去太多东西。不是说大家就躺平,不争取,不积极,只是把我们的期待值降低,但我们该努力的还是要努力。


新京报记者王清以采访陈烨。新京报记者 李昨非 摄


同题问答:


新京报:用3个词形容你热爱的这件事?


陈烨:喜悦、满足、新奇


新京报:对于保持热爱,你有没有什么秘诀?


陈烨:自己首先很喜欢这项运动,如果你一直就不喜欢这项运动,其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可能还是要在其中找到乐趣。


新京报:身处现在这个年龄阶段,你如何看待自己20岁时的“热爱”?


陈玩钦:那是应该好好珍藏的东西,是我人生这么美好的原因,20岁时我们很单纯,社会经历也不够丰富,就是单纯去追求年轻应该有的东西。


人生如果缺了热爱,是一件很遗憾的事。遗憾不是在于我们失败,我们热爱了,而且为它付出一些行动,我觉得这个就是无憾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真的没有热爱,但我觉得如果真的是没有,生命是不丰富、不完满的。


新京报:(有人说“热爱才是开启一切的正确答案”,也有人说“等你擅长了,热爱就开始了”)你更认可因热爱而坚持,还是因坚持而热爱?


陈玩钦:我觉得这是一步一步的,小朋友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是谈不上热爱,只是刚接触,热爱是深层次的,从入门到中间经历一些坎坷,再慢慢深入才会有热爱。有付出才知道是不是热爱,所以小朋友有兴趣的时候,可以引导他,让他接触,让他慢慢地持续去尝试,在过程中发现原来热爱的是这个东西。


陈烨:有时候动作一直成功不了,其实就很烦,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很想放弃的。后面坚持过了之后,就知道总会有那样的瓶颈时刻。可以尝试其他的方法,或者说先暂时放一下,但是就不要这么容易去放弃。


新京报:许多人会担心当热爱成为职业之后,热爱会减淡,你怎么看待这一点?


陈玩钦: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找一个平衡点,它超过你的度了,就要缓一下,有些时候不得不舍去一些东西,才能平衡好热爱和职业。


新京报:在追寻热爱的路上,你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陈烨:目前还不算有吧,因为也拿了亚运会的冠军。虽然可能全运会没有发挥很好,但现在总体还是挺好的。


陈玩钦:我觉得人生如果缺了热爱,我自己会觉得是很遗憾的。只有我们热爱了,为它付出一些行动,我觉得才是无憾的。


新京报记者 李聪 王清以 李相慧 吴嘉文 李昨非

编辑 陈晓舒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