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欧洲国家的军演。图/新华社


据环球时报援引外媒报道,俄罗斯外交部11月7日发表声明宣布,俄于当天零时彻底完成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程序,俄“毫无遗憾地告别这一条约”。随后,美国和北约也宣布暂停参与该条约,作为对俄罗斯“退约”的回应。


这是一项1990年签署、旨在通过削减各方常规武器从而在欧洲建立军事平衡的条约,被广泛视为冷战结束后欧洲安全的基石。


曾是冷战缓和的标志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系冷战中后期,北约和华约国家谋求在欧洲范围内有效管控常规武力水平、避免冲突升级的最大成果。


自1986年起,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简称欧安会)在维也纳举行“后续会议”,商讨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水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加强各国、尤其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间常规军力透明化的问题。此后经过一系列复杂冗长的程序,条约由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22国首脑于1990年11月19日在巴黎签署。


该条约正文内容包括序言和23款条款,此外还有分别涉及“武器类型”“削减方法”“情报交换”“核查措施”及“联合协商小组”等问题的8项议定书。条约以两个军事集团为单位,对西起大西洋、东到乌拉尔山脉间正式部署的坦克装甲车辆、重型火炮、战斗机、攻击直升机等重型常规装备的数量进行了限制,旨在防止北约或华约中任何一方迅速集结地面兵力发动闪电进攻。


条约1992年11月9日生效,无限期有效,而后续通过的一些旨在强化成果的补充、修改文件,目的在于变“集团对集团的常规军力管控”为“国与国的”,并进一步削减常规军力。但由于各国意见分歧,许多重要修改补充从未真正生效。


俄罗斯和北约的态度变化轨迹


欧安会“后续会议”酝酿该条约期间,尤其前期,苏联的态度相对强硬和消极,而北约国家却表现得十分积极。


这是因为“后续会议”开始时苏联和华约在欧洲尚处攻势,且当时华约在欧洲常规军力,尤其坦克装甲车辆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不希望出台一个可能削弱和牵制这一优势的条约。而北约当时只能靠空军优势和常规核武器来抵消华约“坦克装甲洪流”,自然希望用一纸条约达到战场上难以达到的目的。


条约签署和生效阶段恰逢苏联和华约解体,冷战趋于结束。俄罗斯和北约都希望通过一系列军控条约降低当时混乱状态下军事威胁的不确定性,避免局势失控,因此一度双双表现出对《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较为积极、重视的态度。


苏联国家甚至表现得更为积极,如对旨在进一步削减可部署坦克、装甲车辆、火炮三大主要地面重装备限额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修改协定》,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等四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立法机构很快完成批准,而北约缔约国却始终拖延,迄今无一完成批准的法定程序。


这是因为当时苏联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希望借此向西方释放善意以换取援助,并通过削减常规军力减轻自身负担。而北约各国则希望利用对手的困境逼其作出更多让步,因此不急于“盖章”。


随着俄罗斯国力和经济实力的恢复,以及对自身安全问题的担忧,俄政府越来越不愿被一纸条约所束缚。而北约中的欧洲国家既希望安全问题有保障,又不愿牺牲经济发展军备,因此对《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转而采取了“热情洋溢”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态度。进入21世纪后,美国采用了“跟进”的态度,即“俄方遵守就遵守,俄方冻结就冻结”,这是和其远在大西洋另一侧,战略地位进退自如相关的。而俄罗斯以外的多数苏联加盟共和国,普遍表现出愿意受条约约束的姿态,这和它们国力较弱、选择回旋余地有限有关。


早在2007年,俄罗斯就宣布“暂停参与”该条约,2015年,因克里米亚事件,俄遭到北约国家制裁,遂宣布“打算完全退出”,借此向北约施压。


2022年2月,随着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与北约间关系完全破裂,2023年5月,俄总统普京签署法律谴责该条约;6月,俄根据条约“退出需提前150天通知”条款,宣布“退出通知启动”;11月7日,俄外交部发表声明,称俄“已于午夜正式退出,该条约‘已成为历史’”。


声明中,俄方将退出条约归咎于“美国推动北约扩大,导致北约方缔约国‘公开逃避’条约限制”,并特别谴责了芬兰和瑞典加入或者谋求加入北约“意味着条约业已失效”,将之称为“压垮条约的最后一根稻草”。


需注意到,和俄“退出”并宣布条约“作废”不同,北约各国宣布的是“暂停履行义务”,这不仅因为它们并未如俄罗斯那样“提前150天告知”,也因为多数观察家相信,全面贯彻该条约对北约各国、尤其北约各欧洲成员国更有利。


还应注意到,同为北约国家,美国和东欧大多数国家以及德国等西欧国家的态度也有微妙差别。


对此,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通讯主任约翰·柯比,均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在美国国会,正为各种问题争吵不休的两党就这一问题罕见发布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联合声明,称“这是重新评估我们在欧洲的军事态势的机会,以确保我们准备好阻止俄罗斯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任何威胁,包括对我们的北约盟国和其他地区伙伴的威胁”。


很显然,隔岸观火的美国更多将条约的失效当作美国的机会,而非危机——反正美国隔岸观火,欧洲是否和平,对其冲击有限。


而德国却在同一天的声明中侧重强调“德国并非退出而只是冻结”,强调“如果没有俄罗斯,该条约的核心目标,即确保欧洲常规力量潜力的平衡,就无法实现”。德国的态度是部分西欧国家态度的缩影,即担心条约的废除导致欧洲和平不确定性增加,并将迫使其不得不牺牲经济、福利、民生等以加强军备。


▲资料图: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受阅方队走过红场。图/新华社


具有重大象征意义


绝大多数安全和军备防扩散专家认为,俄罗斯和北约双双淡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其影响是有限的。


美国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高级政策主任约翰·埃拉特认为,鉴于俄罗斯实际上早在2007年就不再履行条约义务,“俄采取上述行动不过是进一步确认这个事实,象征意义很大,但实际意义约等于零。”


然而,北约、尤其美国一方的迅速反应表明,尽管出现更多干扰因素,但其内部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性问题上,对俄立场、态度和政策将具备较多连贯性,各国间和各国内部相关分歧,较一些外界观感要小。


更应看到,《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命运不过是一系列“冷战类军控条约”类似命运的缩影。2019年美俄退出了1987年签署的、冷战期间第一项重要军控条约——《中程核力量条约》;今年2月,俄罗斯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就在一周前,俄罗斯撤销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批准;在宣布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后,俄方表示“我们的对手不应该对俄罗斯恢复遵守《全面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抱有任何幻想”。


很显然,《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被抛弃具有重大象征意义,表明北大西洋安全框架一如部分欧洲观察家所言,“仅剩下不确定性一个确定性”,北约想借助“冷战类军控条约”遏制俄罗斯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


撰稿/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迟道华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