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北京市委网信办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e起首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普法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仪式上,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方增泉发布《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报告》。首都互联网协会向会员、企业等发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行业自律倡议》。

当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教委、共青团北京市委和各区委网信办等相关负责人,属地重点互联网企业、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此次启动仪式。


首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行业自律倡议》。 新京报记者刘洋 摄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据介绍,《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也标志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启动仪式上,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侯云灏,北京市委网信办副主任李德刚,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光巨参加活动仪式并致辞。

根据公开数据,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网民规模已经超过1.91亿。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关系亿万家庭幸福安宁,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条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与会嘉宾表示,要凝聚共识、完善机制,推动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保护”协同发力。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繁荣网络文化,加强优秀网络内容供给,把“有意义”的内容表达得更“有意思”。要持续强化网络生态治理,从严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共筑清朗网络空间。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让法治之光、文明新风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网络法治意识和网络安全素养。

防止网络成瘾的核心是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

启动仪式上,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等相关负责人围绕《条例》学习贯彻进行了主旨发言。


北京师大二附中副校长李建文从学校保护的方面介绍了学校在筑牢青少年网络保护方面应尽的责任,其表示,学校应该教学生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学会“信息节食”的网络自我管理,以及超越“信息茧房”的影响。教学生学会辨别不良信息,恪守网络道德,遵守法律,在互联网上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以及拒绝网络暴力,传播网络正能量,成为网络时代的“积极公民”。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教授现场发布《青少年网络素养绿皮书报告》。其强调,防止网络成瘾的核心要素就是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提升,从北京青少年网络素养状况来看,北京平均得分3.75分,高于全国平均得分(3.56分,满分5分), 但总体水平不高,得分仅在及格线以上,因此,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全面提高。方增泉表示,通过调查发现,除了成绩对网络素养有正向影响外,在好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网络素养水平会高,家庭关系的培育和亲子关系的养成对孩子的网络素养提高特别重要。

在上述报告中,方增泉提到了三点建议,分别为“赋权”“赋能”“赋义”。即青少年使用网络是其权利,家庭和社会不能剥夺这一权利,不能把孩子隔离于互联网,要通过“赋能”的方式,让其具备使用互联网的能力。“赋义”方面,方增泉建议构建网络学习社区,让青少年可以在其中更多讨论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加强青少年注意力的管理和自我管理,加强其信息的保护能力,提高其网络形象的管理能力,警惕孩子在社交媒体中的数字压力。此外,在家庭、教师等层面他也提出合理建议,以多方合力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

首都互联网协会发布行业自律倡议


当日,首都互联网协会向全体会员、企业、业界相关单位发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行业自律倡议》,属地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表示将共同携手,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网络晴空。


倡议中提到,各界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持续推进青少年模式建设,加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制作、发布和传播;大力宣传健康科学的上网方式方法,维护良好网络内容生态,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向网络使用观念;加强平台管理,筑牢安全防线,恪守行业规范,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法治素养。


倡议表示,将培育完善内部机制,提升技术手段,坚决抵制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完善实名认证功能,健全防沉迷制度,并畅通网络投诉举报通道。业内还将定期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报告》,公布防沉迷举措,便于监护人管理和社会监督,构筑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体系。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力量,组织线上和线下的宣教活动和家长培训,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校对 贾宁